创新理念 注重实效 以新举措开创人大监督工作新局面

27.12.2015  09:16

   呼伦贝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呼伦贝尔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把监督作为地方人大履职为民的重点,探索新机制,开拓新渠道,找准着力点,努力在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人大的监督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得到了新提升。

  坚持抓发展之要、固民生之本、促公平正义,科学把握监督重点。

  我们将监督的着力点放在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难点问题、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3个方面,每年有针对性地确定监督重点,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工作报告、视察调研等方式实施重点监督,有力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了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先后开展了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利重点项目实施、满洲里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中蒙口岸通关、农垦集团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和调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督促政府给予落实。在保障民生方面,以代表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为重点,先后对物业管理、食品安全、就医难和违规广告等问题,连续几年持续监督,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人大监督的力量。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水污染防治、矿产资源开采、草原生态建设等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监督,督促政府出台了和谐矿区建设标准及方案,关停整改了3家污染企业。在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司法监督的决定》《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差错案件报告制度的规定》,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制定了《设立人大代表驻法院监督工作室》《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审委会制度》,进一步提升了人大司法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坚持创新探索、建章立制、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

  一是专题询问实现常态化。2011年制定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询问和质询办法》,连续3年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物业管理、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并通过电视对全程进行播发、多种媒体进行全面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二是建立全口径的财政预算监督机制。在全区率先建立了覆盖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机制,预决算审查监督职能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将全市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市本级规范性文件的报备率达到100%、旗市区报备率达到80%。四是创新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测评方式。以委托开展社会问卷调查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表决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反映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工作部门的群众意识。

  坚持深入调研、紧盯不放、有的放矢,以锲而不舍的韧劲求实效。一是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基层直面干部群众,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力求找准、摸透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建议,作出切实可行的决议。二是抓好会议审议。要求主任会议成员作好表率,精心准备发言,力求审深议透。三是抓好跟踪落实。对存在的问题坚持紧盯不放,适时听取整改情况报告。近年来,通过人大监督,呼伦贝尔市整合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扎兰屯职业学院,提升了物业管理水平,有效遏制了矿区地面塌陷、草原植被破坏、粉尘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