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的人本意蕴

26.07.2017  00:21

  ●对新发展理念的人本意蕴及人学价值进行研究,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新发展理念将极大地释放人的解放空间,为社会发展塑造主体依托

  ●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道路的选向,是伴随着人的解放与人的发展而并行不悖的一种实践与探索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精神是推进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推进人的现代化过程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这是内蒙古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一条弥足珍贵的经验。从“以人为本”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中国道路的发展理念、发展理论的重要成果,升华了发展观的核心本质。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发展的主体、创业的主体,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是国家创新的主体,人民是分享发展成果的主体,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内核,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因此,对新发展理念的人本意蕴及人学价值进行研究,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一,新发展理念将极大地释放人的解放空间,为社会发展塑造主体依托。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实践论的界域内实现从生存论到发展论的转向,而这种转向是以解放论为前提和目的的。换句话说,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道路的选向,是伴随着人的解放与人的发展而并行不悖的一种实践与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们基本解决了人民的生存问题。但是在从生存转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却面临着许多物质与精神的、显性与隐性的、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困难与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加大从思想、体制、行为方面的解放力度,但关键还是主体即人的解放程度。因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探讨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与主体实现的关系时反复强调,社会发展既依赖于人又为了人,人的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我们所进行的解放思想以及各种改革的实践,说到底都是为了人的解放,都是把人的解放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根本动力和价值尺度,都是在破除对人的种种束缚和禁锢,给人以更大的自主权、主动权,从而为了更大发挥人的创造性、积极性,而这种解放又极大地推进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毕竟不是很长,人的解放与发展还必然受到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关系不完善、社会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等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使人在发展方面还受到“”的依赖关系的制约,造成人的物化的非主体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的进步、观念制度体制的创新,都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推动个性解放运动,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这就需要人的解放进程、力度和步伐的加快,因此在社会发展战略上,必须突出强调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核心理念,选择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这应该是体现新发展理念人本价值的源头活水。

  第二,新发展理念将极大地提高人的现代化水平,为社会发展夯实素质基础。我们今天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在内的全面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的日益拓展和完善,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以及自身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中智力成分比重的不断增大,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也必将经历更为广泛深刻的现代化进程的洗礼。长期以来,由于对现代化内涵理解的偏颇,使我们中的部分人在实际建设中走进了几个误区:只注意经济现代化建设,忽视了其主体——人的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只注意生产要素的扩张,忽视了人力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只重视市场的“硬件”建设而忽视了市场的“软件”建设;在处理两个文明建设关系时,把物质文明建设看成是硬任务,把精神文明建设看成是软任务,造成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从而造成人与社会发展的不相协调。这些都造成了我国人的现代化方面出现了主观目的性与客观现实性之间、个人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并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片面性与全面性、主体性与社会化的交糅与冲突。历史经验一再表明,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内动力,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内在条件,社会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总过程,人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核心。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过程,而人的现代化则是关键。人的现代化就是为了争取进一步的人性解放和自由发展的过程,是客体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社会现代化的终极目的与归宿。新发展理念的核心精神是推进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推进人的现代化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实现从“依附性主体”向“独立性主体”、“封闭型主体”向“开放型主体”、“顺从型主体”向“创造型主体”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人要克服从众性和依附性,克服个人本位、个人中心、个人封闭的自发状态,发展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提高社会性、合作性、集体性,最终提高人的社会化水平,为社会发展夯实最根本的素质基础。

  第三,新发展理念将极大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表明,不论将来的社会制度(结构)如何,单就社会主体即人的发展而言,未来社会的人的发展是自由的、互动的、充分的,也就是包含了较为浓烈的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动因,并在事实上表述和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则,即自由、平等、全面、和谐。由此可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党一直在强调,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这些论断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这一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肯定了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性和辩证关系,同时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并列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样就把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辩证统一起来,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标志着我们党的发展理念将推进到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划时代的新阶段。可见,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要解决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的社会主体——人没有完全从人的依赖、物的依赖的束缚关系中真正走出,人的主体性、独立性、本质性的作为空间还没有完全确立和展现,人的解放、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存在样态还处在纠结杂糅与亟待推进这样一种复杂状态与现实困境。因此,无论从应然角度还是从必然层面,这一全新理念都在为此作出或者做着意义诠释与价值导向,作为时代的“反射”和“回声”,这必然是一种逻辑引申,一种必然要求,一种内在诉求,也更是一种迫切需要。

  (作者王虎:内蒙古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