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新常态 乌海多项措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18.03.2016  09:41

  阳春3月,记者走进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看到这里保持着满负荷生产。这在近年因产能过剩、氯碱化工行业竞争激烈,整个行业开工率不足的当下实属不易。对此,企业负责人道出原因所在——关键在于企业一直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

  乌海是我区煤焦和氯碱化工产业集聚区。近年来,随着行业景气度降低,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内在竞争力成为当地企业困境突围的重要途径。对此,自治区也积极推动扶持。2013年7月,依托企业研发中心,自治区在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内蒙古氯碱化工技术研究院。两年时间过去,这一研发机构共投入资金1.4亿,开展课题研究9项,其中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生产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3年7月以来,自治区已在乌海挂牌成立科技研发机构6家,政府及企业共计投入研发经费7个亿,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30多项,成果40多项,制定技术规程6项。此外,乌海市还成立了首家院士工作站。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乌海出台多项鼓励措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逐年提高,近两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连续两年位居全区首位。同时,乌海市积极牵线搭桥,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先后推动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研发实验室、培养技术人才。据初步统计,全市20家重点企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39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了科技合作,合作项目涉及汞污染深度治理、炭黑的技术研发等节能减排、科技攻关领域30余项。

  全社会自主创新氛围开展形成,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乌海市只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截至目前,已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5家,分布于氯碱化工、煤焦化、能源、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这15家企业研发中心共完成研发项目及科技成果推广80余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51项。

  基于乌海市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成果明显,国家先后于2011年和2013年授予乌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  (记者 于海东)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