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新机遇 新发展

23.01.2015  22:08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新常态既带来发展的挑战,也带来腾飞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把握得住。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为新常态下促进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主动顺应发展规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作为,才能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新常态蕴藏新机遇。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积极变化,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对外开放合作领域出现了新趋势,这是内蒙古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具体来看,在区外市场空间有所缩小的情况下,内蒙古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更新投资,居民物质及文化消费提升等方面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能源、冶金、建材和化工等产业具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的潜力,装备制造等产业拥有通过模仿创新和应用型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的空间。在一些传统产业需求饱和甚至过剩,现阶段亟待转型调整的情况下,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持续发酵,一些新兴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需求不断涌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计算正在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催生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内蒙古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迎来了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的历史机遇。在欧美等传统国际市场对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的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与内蒙古相邻的俄罗斯、蒙古对我国的出口商品需求潜力巨大,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成本增加的情况下,需求快速扩张的生态产品、低碳和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会出现新的增长动力。总的看,内蒙古在寻找、发现和整合创新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在部分领域接近技术前沿的条件,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求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新常态需要新发展。当前,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因为增速换挡就放松抓发展的劲头,降低抓发展的力度。内蒙古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并且经济增速探底时间还不明朗,我们应充分发掘经济发展的潜力,加快谋划新思路,形成新优势,采取新举措,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继续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不断提高投资效率,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着力解决居民能消费、敢消费和愿消费问题,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发现和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发展个性化消费,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提升全社会消费能力。

  加快形成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加速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产业的精深加工度,推进现代煤化工向精细化发展,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装备制造向中高端发展,农畜产品向最终消费品延伸。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金融等服务业,推动形成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城际高铁、城市地铁和轻轨、口岸铁路、农村牧区公路、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特高压电网、节水灌溉工程等方面建设力度。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应用智慧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把技术和人有机结合,建立城市智慧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促进城市生产、流通、服务高效运作,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当前问题,制定利于长远发展的制度。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内蒙古相对于沿海开发是腹地,但在陆路开放方面是前沿。我们应抓住国家深化国际合作的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大对俄蒙的开放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推动电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走向俄蒙。通过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改革,营造国际化开放环境。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科联)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