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盘点丨有一种力量叫温暖

01.01.2019  20:22

  (韩雪茹制图)

  志愿者为敬老院的老人包饺子。 记者 孟和朝鲁 摄

  寒冬里,环卫工人有了温暖的休息室。 记者 孟和朝鲁 摄

  包头市土右旗将军尧镇王保公村村民农闲时在文化大院表演节目。记者 李文明 摄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并用他们的意志唤起了难以想象的力量。”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中如是说。

  每一段历史,都镌刻着纷繁各异的印记;每一次革新,都孕育着波澜壮阔的转折。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犹如一声春雷,在渴望改变的中华大地上炸响。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让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开放40年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每一个温暖的瞬间穿透岁月的折痕,让这一切都显得格外地细微动人。街头孩子纯真的笑、贫困户迁新居开心的笑、赛场上夺金激动的笑……一张张质朴的笑脸,幻化出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这温暖,如同春日的第一场细雨,悄然无息地积蓄力量,凝聚成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当困难职工拿到新房钥匙,搬出狭小蜗居,背后是数百万套保障房建设的宏篇巨制;当退休职工拿到每月2000多元退休金,脸上绽放笑容,背后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快步推进;当农牧民们坐在草原书屋,翻阅农技书籍,背后是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40年来,这些时代印记将永远镌刻在内蒙古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奋进历程中。

  这温暖,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和煦地推开黑暗,拂掉人们心底的压力和阴霾。它是直面百姓之困,倾听民声、回应关切,少一些“差不多就行”的敷衍将就,多一份念兹在兹的尽心尽责。40年来,把民生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不掩盖、不回避、不懈怠,已成为内蒙古各级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南。

  这温暖,如同山间的一汩汩清泉,不知疲倦地滋润万物,流淌出一片山青水绿的北疆大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是建设美丽内蒙古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40年来,依托国家重点生态项目,绿水青山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40年时光穿梭,我们回望来路,见证成长的印记,也看到了未来的荣光。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这温暖的力量也将会继续催人奋进,把幸福的味道愈酿愈醇。

  有一种力量,叫温暖……(施佳丽)

   【链接】

   温暖记忆——【3567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301元增加到2017年的35670元。

  2008年至2017年,投资3551亿元,改造棚户区住房179.6万套,圆满完成了北梁、阿尔山、铁南棚户区改造工程,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81年的7.2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32.66平方米;2009年以来投入176亿元,改造128.6万户农村牧区危房,居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1辆、电脑62.2台,分别比2003年增长33.2倍和4.6倍;农牧民用于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2.6个、5.3个和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截至2017年底,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9.2%。健康内蒙古建设成效显著,医疗卫生年投入由1978年的4908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907.2亿元,占GDP的比重由0.8%提高至5.6%,全区卫生机构达到2.42万个,是1978年的6倍。

   温暖记忆——【96倍】

  2017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84元,是1978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1元的96倍。

  内蒙古是率先进行农村牧区改革的省区之一,1978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后,1979年内蒙古就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1年全面推开,走在了全国前列。改革开放初期,粮食生产的发展滞后于粮食需求的增长。为此,198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把“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作为三项奋斗目标之一,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重要地位来抓,到1990年,内蒙古粮食自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结束了多年来吃粮靠调入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新一轮改革。2017年,基本完成了草原确权承包工作;2018年9月,基本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牧民的草场和承包地有了“身份证”,让农牧民吃上了“定心丸”。主要农作物良种率和家畜良种化率从改革初期的60%和29%提高到现在的98%和9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温暖记忆——【23万】

  2018年预计可减贫23万人以上,10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摘帽。

  内蒙古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97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9%降至2.62%。近年来,内蒙古进一步落实自治区负总责的要求,强化盟市和旗县抓落实的责任,压实苏木乡镇、嘎查村抓具体的工作责任。自治区四大班子领导以上率下,省级领导“一对一”包联国贫和区贫旗县,以保证贫困群众收益为重点,实行扶贫“精准滴灌”。产业扶贫采取菜单式、企业或合作社带动、资产收益等模式,有序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预计有14.8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就业扶贫以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劳务协作、就业服务为主要抓手,帮助1658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就业;金融扶贫力度明显加大,今年新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9亿元,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有了可喜尝试。

  温暖记忆——【1062万】

  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到2017年底,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9247个,1062万基层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进行了多轮医药卫生领域的改革,特别是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近百个政策文件,完善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改革路径。重点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两个方面推进。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基本理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在所有公立医院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价格调整机制、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也正在向纵深推进,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温暖记忆——【99%】

  历经40年,内蒙古教育实现了从“上学难”到“有学上”、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提前3年实现“两基”奋斗目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到99%。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提前8年实现了国家确定的中长期目标(70%),处于全国中上、西部省区领先水平。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提前实现了国家“十三五”时期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63.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2%,比1998年(开始建立该指标)提高29.6个百分点;“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内蒙古大学成为省部合建高校,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实验室成为全区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加到15所、252个点,有2个学科、2所院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世界排名前1%。

   温暖记忆——【11348万】

  40年来,内蒙古共完成“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11348万亩,占国家建设25.1%,在“三北”13个省区中居首位。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1978年开始,历时73年。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全长8000公里,地跨东北、华北、西北,占国土总面积的42.4%,涉及内蒙古86个旗县。历经几代人、亿万人民群众的接力奋斗,“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目前人工林保存面积由1977年1295万亩增加到现在9732万亩;森林面积由1977年的2.34亿亩增加到现在的3.73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13.21%增加到现在21.03%;实现了内蒙古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双增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  (记者韩雪茹整理)

 

内蒙古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31日电(记者李Nmgcb.Com.Cn
内蒙古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31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新华网
2018年内蒙古贫困人口减少23万人
2018年内蒙古贫困人口减少23万人,扶贫办
2018年内蒙古贫困人口减少23万人
  记者26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