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四世同堂团圆年

17.02.2016  10:20

  原标题:四世同堂团圆年

  大年除夕,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村村民石维臣的家中热闹非凡。

  宽敞的农家院停着一辆蓝色的小卡车,几只土鸡在围栏里悠闲地晒太阳。走进正北的平房,三面墙上挂满或苍劲雄厚或娟秀飘逸的书画作品,靠窗摆放着一张长条形案几,上面铺着白色的毡布,毡布上依次放着笔洗、砚台、颜料、镇纸及各式宣纸,笔筒中有十几支各类毛笔。

  一位皮肤黝黑、精神矍铄的老人立在案几前,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只俏皮的猴子。老人就是石维臣,今年已经87岁了。老爷子的200多幅作品还曾在通辽市博物馆展出。

  “80多岁的农民开画展,这在通辽是头一份。”老爷子的大儿子石琢骄傲地说。石维臣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平时,老爷子跟大儿子一起住,每逢春节,一大家子都会往这里凑。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石家兄弟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陆陆续续上门了。

  石维臣捧着大孙子送的书法集笑得合不拢嘴,每年的年三十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对于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这样的聚会,一年也只有这么一次。而创作生肖年画,给儿孙们写对联,也已经成为了老石家的传统。

  在建新当老师的二儿子拿到的对联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市里做生意的小儿子是“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刚上大一的重孙女是“一年之计春为早,千里征程志在先”……老人说,对联是对他们鼓励,也算是老石家的家训。

  厨房里的两口大锅不断冒着热气,年夜饭由石琢掌勺,煎炒烹炸,忙得不亦乐乎。儿子、媳妇洗菜、切菜,帮着打下手。

  “鸡鸭鱼肉一个都不能少,还有小孙女爱吃的青菜。”为了照顾一大家人的口味,石琢从元旦就开始准备食材了。“现在物质比以前丰富了,但盼过年的心情还是一样的。”他感慨地说。

  下午三时,色香味俱全的二十几道菜肴摆满了里外屋的餐桌。石维臣换上了大红色的唐装,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孩子们围坐在他身边,老爷子满足地说:“过年意味着什么,就是全家22口人能够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团圆饭。”(本报记者 郭洪申 薛一群)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