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尔虎左旗妇联搭建三大平台 为女性创业引航

05.02.2015  20:3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呼伦贝尔草原深受全国各地游客的靑昧,新巴尔虎左旗在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是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之一,具有浓厚的蒙古族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已融合时尚的元素,蒙古族服饰不止蒙古族人民喜爱穿着使用,也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喜爱。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蒙古民族服饰及民族用品已不仅仅停留在实用上面,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妇女投入到民族服饰及民族用品的研究与制作中,成为一种发家致富的产业,新巴尔虎左旗妇联结合民族服饰与手工艺制作这一产业发展优势,搭建女性创业服务平台,破解发展难题,千方百计引领女性发展,为女性创业就业引航。

     搭建技能学习的平台,引领女性掌握创业本领       蒙古民族服饰制作工艺中以纯手工制作技能为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曾几何时,这项技艺只有一部分民间老手工艺人掌握,民族服饰手工艺的发展缓慢。为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培养乡土人才,转移就业增加收入,新左旗妇联自2009年开始,每年至少举办2期民族服装设计剪裁制作培训班,培训班以赛·乌仁其木格为代表的巴尔虎服饰设计裁剪制作乡土人才在培训中任教,将她在二十多年的民族服装制作过程中积累的传统民族服饰的设计制作工艺与现代服饰的设计制作经验,制作设计的巴尔虎传统服装裁剪图,50多种现代款式的蒙古帽子裁剪与制作技能教授给学员。先后为民族传统服装的裁剪制作技能培训班授课10余次,培养了658名不同年龄的牧民妇女,传授了民族服饰设计、裁剪与制作技能,使蒙古族服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广大妇女从以前的自给自足的方式生产加工蒙古服装,到逐渐走出去,开办民族服装加工店,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民族服饰制作得到创新与发展。      搭建经验交流的平台,引领女性拓宽创业空间      随着畜牧业转型升级,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出现,掌握了娴熟技能的牧民妇女积极创业,开办民族服饰加工店,发展自己的事业。现在,全旗已有50多家民族服饰加工店,加工制作一年四季穿用的蒙古袍、皮袍、蒙古帽等服装服饰。妇女们有了自己创业的平台,以精湛的裁剪、缝衲、手工缝镶边和盘扣儿等技艺,制作了各种绸缎质地的长袍、毛料长袍、呢子长袍以及蒙古帽子和饰品,为多个演出团体设计制作了具有巴尔虎风格的舞台演出民族服饰,得到了各地同行的认可,也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演职人员的一致好评。为了不断拓宽民族服饰制作业的发展空间,新左旗妇联积极行动,搭建经验交流平台,使民族服饰产业发展适应市场竞争,牧民妇女在民族服饰制作中更具活力,成立了民族服饰制作协会,现有会员165人,从事民族用品销售的民族用品商店仅阿木古郎镇就有民族用品商店35家,经营民族服饰与民族用品制作与销售的人员越来越多,利润空间很大。巴尔虎服饰协会成立以来,旗妇联组织举办了全旗“创平安,促和谐”、“我与中国梦”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并对作品进行展览,深受广大妇女的欢迎。先后组织协会人员参加了“京能杯”第五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响沙湾杯”第六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第七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第八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世界华人主办的上海世博会第十七届“金夕年华”系列暨“世博杯”邀请赛都多次获得金奖、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系列活动为妇女创业提供信息和经验交流,带领妇女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交流,观瞻异国他乡的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的汇聚,升华了精神境界。       搭建资金支持平台,引领女性打造创业品牌       民族服饰制作与民族用品销售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十分具有优势的产业,我旗具有丰富的蒙古民族服饰和民族用品制作技术的民间艺人,蒙古服饰和民族用品制作曾多次在蒙古民族学术交流活动中获得赞誉,在民族服饰、民族用品展示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但目前新左旗民族服饰制作与民族用品销售仅是一些民族服饰及用品研究爱好者的小型加工制作作坊小规模生产,缺乏规模化生产。新左旗妇联积极想办法,协调资金,扶持初具规模的民族服饰制作与民族用品销售个体工商户扩大规模,打造品牌。2014年新左旗妇联为解决基层妇女群众创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协调上级妇联,争取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玫琳凯妇性创业基金——“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专项资金100万元,将项目资金分配给50名民族服饰制作与手工艺品销售个体户,帮助她们扩大生产,增收致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      巴尔虎妇女们正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着崭新生活。巴尔虎民族服饰的事业前景广阔,这支充满朝气的妇女队伍,在妇联组织的引领下,将以辛勤的汗水和创先争优的精神,编织出更加辉煌的创业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