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掀起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热潮

29.02.2016  19:27

  春节期间是农牧民群众购买年货的高峰时节,然而巴林右旗大板镇达冷村却平静如常,农牧民群众不进城购买年货,而是守在家里等年货。当一辆写有“中国邮政”字样的绿体货车由大板方向驶进村子时,农牧民兴高采烈地到电商服务站领取自己前一天在网上精心挑选的用品。在巴林右旗农村牧区,类似镜头目不暇接。截至目前,全旗162个嘎查村已有近百个设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农牧民群众实现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采购不出村、生活缴费不出村、订票挂号不出村、农牧业技能学习不出村、土特产销售不出村。据旗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中心统计,实现电子商务服务覆盖的嘎查村,群众购物告别质次价高,零售价平均下降5%以上,每个嘎查村群众年节省开销7.5万元以上。

  作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巴林右旗,农牧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十分不便。旗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发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金钥匙。旗里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并经国家商务部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公开评审,确定了巴林右旗信达中小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全旗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体运营企业,同时面向社会公示,与旗政府签署相关合同,履行服务职能。在此基础上,两批近百个嘎查村级电商服务站应运而生并上线运营。

  为使线上交易体系建设有序进行,由旗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中心自主开发的县域内线上交易系统具备全部下行销售功能,并完成首批40余家供应商4000余种商品网店上架处理,线上交易系统伴随第一批嘎查村级电商服务,于去年12月下旬同步上线运营。在第三方平台合作上,该旗与淘宝特色中国、1号店特产中国、苏宁云商完成建设第三方电商平台巴林右旗馆合作协议签署和授权流程。自由平台加第三方平台的网络营销模式,促使本地大到规模产业化商品,小到一只鸡、一头猪、一畦菜等特色产品快速走向全国市场。自去年11月以来,全旗通过电商渠道外销土特产品价值数十万元,农牧民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百余万元。

  旗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中心在大板城区设物流分拨转运中心,电商进农村牧区前期物流分拨转运功能一应俱全。加强了质量追溯及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做到外埠商品“来”有踪、本地特产“去”有踪。

  在物流投送环节上,全旗形成四股力量,即邮政为主力军,城乡班车为补充,原有商贸物流批发企业货车下乡捎带,旗电商服务中心机构补充运送。四条商品投送渠道一改过去网购货物只能送至大板,而是将米面肉油、汽车冰箱等送到嘎查村电商服务站,农牧民签单后隔日就能在家门口接到货物。

  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学会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选购、出售商品和特产,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的重要环节。鉴于此,该旗努力开展电商培训工作,以使农牧民在电商业务操作上运用自如。旗电商进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中心分7个题目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去年以来累计系统培训农牧民千余人。此外,嘎查村级电商服务站工作人员还上门指导服务。白音他拉苏木塔班板嘎查一牧民要购买粉碎机,电商服务站站长陶克斯登门在电脑前为其操作,两天后粉碎机被送到家门口。由于农牧民对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娴熟,动动手指就能办大事的事例还有很多。查干诺尔镇额尔根乌苏村电商服务站站长周辉,经挨门挨户登记签单,一次性订购了2600块豆腐。大板镇40余名青年农牧民经微信营销实战培训后,仅用一天时间就把玛拉沁新村700多只小笨鸡全部售出。

  电子商务扶贫是右旗电商进农村牧区的另一大亮点。凡贫困户和低保户生产的产品,均注有“此产品由贫困户生产,请优先购买”字样。此外,每月还为其提供100元至300元的零利润购物优惠,经销商即嘎查村电商服务站站长不挣分文、让利服务。

  去年7月,巴林右旗跻身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县行列。目前,该旗正在全力投入嘎查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年内实现嘎查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记者邵涌河 于洪明 青格勒)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