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干:把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

31.12.2015  10:24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我国著名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家、教育家,内蒙古大学原校长旭日干同志因病于2015年12月24日20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知难而进 “世界试管山羊之父”享誉国际

        旭日干1960年考入内蒙古大学生物系,1965年毕业,1984年获日本兽医畜产大学兽医学博士学位。从70年代起,旭日干就致力于以家畜生殖生物学为中心的现代畜牧业高技术研究,长期耕耘在生命科学领域,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家畜胚胎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

        1982年4月,旭日干赴日本深造,专攻家畜繁殖生物学。当时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属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尽管50年代和70年代先后育成了“试管兔”和“试管婴儿”,但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家畜羊的体外受精试验却一直未获成功,关键技术难有突破。

        立志用现代科技推进祖国畜牧业发展的旭日干,决心知难而进。在花田章博士指导下,他专攻“山羊、绵羊体外受精”重大课题,不避困难,顽强攻坚。在五光十色的科学城筑波,他只两点一线——从宿舍到实验室;在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每天工作投入13~17小时。在对所有前人的牛羊体外受精试验方法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他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经数百次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山羊、绵羊精子药物诱导获能新方法,并用于山羊体外受精实验一举获得成功。1984年3月9日18时10分,世界上首例试管山羊顺利诞生,轰动了日本和国际学术界。“试管山羊”的育成,将国际胚胎工程技术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展现了家畜改良的巨大美好前景,这位蒙古族学者也被誉为“世界试管山羊之父”。

        载誉回国 创建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1984年以满分获得日本畜医学博士的旭日干,婉谢了花田章博士的盛情挽留,离开日本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载誉回国,回到了他的母校——内蒙古大学。

        到校后他马不停蹄,日夜奔波,呕心沥血,白手起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基地——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牛羊体外受精为中心的家畜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1989年成功培育出我国首胎、首批试管绵羊和试管牛,该项成果被评为我国1989年度十大科技成果之一,一举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继美国、日本等国家之后拥有该技术的国家之一。2001年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升为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跻身4个国家级动物学重点学科之一。

        旭日干带领他的学术团队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深入系统地观察记录了牛羊等重要家畜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生过程,为揭开哺乳动物受精这一生命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丰富和拓展了动物胚胎学、生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科学理论,为性别控制、克隆动物和转基因动物等相关生物高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低成本的实验材料,推动了相关技术研究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他系统提出了利用完全体外工作条件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移植试管牛羊胚胎的一整套技术与手段,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发育率、冷冻保存存活率和胚胎移植成功率等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试管内杂交育种新概念和新技术,建立了相应中试开发基地,成功培育出试管内杂交育种第三代羔羊,为家畜改良和育种开创了新的技术途径。因所取得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旭日干多次应邀赴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讲学和学术访问。他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9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青年科技人员近百人。1990年以来他带领研究团队完成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自治区重点研究项目等40多项,获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和自治区奖励。

      心怀家国 故乡情结始终萦绕于心

        如何将内蒙古畜牧业推向现代化?如何使世世代代游牧生活的内蒙古广大农牧民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过上更富裕美好的幸福生活?这一情结始终萦绕于旭日干心中,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在国际学术界已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旭日干,又开始了将试管牛羊技术推向产业化的历程。他冒严寒酷暑,顶烈日沙尘,走遍内蒙古茫茫草原,在全面认真分析了内蒙古畜牧业历史与现状基础上,以试管牛技术为依托,在良种牛试管胚胎工厂化生产和规模化移植、纯种繁育和商品化生产、本品种选育和种源提供、冷冻精液生产销售、杂交一代商品肉牛生产、胚胎移植技术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旭日干在国内建立了多处试管牛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采用生物高技术与畜牧业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措施进行良种繁育,培育出高产优质纯种牛500多头;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设立了牛试管胚胎生产实验室,利用国外良种牛遗传资源生产了试管胚胎4万多枚,冷冻保存带回国内用于规模化胚胎移植取得成功,为国外种质资源的批量引入开创了新的技术途径;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良种牛试管胚胎保存库;建立了自治区胚胎移植技术人员培训中心,为全国近20个省市培训300余人;在鄂尔多斯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建立了绒山羊生物技术繁育基地,利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胚胎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绒山羊快速繁育研究,培育出500多只高产优质白绒山羊,开创了从一只供体母羊一次得到12只羔羊的记录;为保护生态环境,开创了舍饲圈养条件下改善山羊绒品质的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励精图治 开创内蒙古大学办学新局面

        1993年5月,年富力强的旭日干出任内蒙古大学校长,直到2006年10月赴北京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连任内蒙古大学校长达14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校长。

        14年时间里,他以他的远见卓识、无私品格、顽强意志、超常精力和一位科学家的正义良心、原则立场和宽厚胸怀,忘我工作,励精图治,爱校胜家,夜以继日奋战在学校领导岗位上。他深谙教育规律,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秉承首任校长乌兰夫主席确立的内蒙古大学“双重任务”办学思想,与时俱进地提出建设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凝练了体现大草原厚重品格的“求真务实”的朴实校训,发扬“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内大校风,倡导和维护严谨求实的学风,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开创了内蒙古大学办学新局面。

        在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旭日干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团结奋斗,紧紧抓住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和省部共建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使内蒙古大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办学声誉与日俱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内蒙古大学建设、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任内蒙古大学校长期间,他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使学校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科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特色更加鲜明。学校国家重点学科由1个增加到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取得零的突破,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5个增加到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由15个增加到92个;增设了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他牢牢把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倡导严谨求实学风,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在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专业结构日趋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校学生由1992年的3500人增加到现在的230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从70多人增加到近3000人,办学层次显著提升,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本科专业基础型与应用型之比由1:2调整到1:4,并增设MBA、MPA、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点,使内蒙古大学成为自治区高级专门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和信誉与日俱增,2004年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内蒙古大学顺利被评为优秀。

        他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科技经费逐年增加,科研成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取得长足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并以他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大力推进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与2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有4000多人(次)来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举办了1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大批教师先后出国留学和学术访问。创建内蒙古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招收美国、韩国、日本、蒙古国、俄罗斯、芬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20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1146人(次),使内蒙古大学常年在校留学生从无到有增加到200余名,学校留学生教育质量在蒙古国、俄罗斯、韩国乃至英美国家获得良好声誉,呈现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肩负使命 为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2006年10月,旭日干赴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分管院士评选工作。这项任务光荣而艰巨,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院士们的信任,旭日干深感责任重大,为此,他十分珍视这一职责和岗位,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熟悉业务,从学术、学风、道德等方面严格把关。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充沛的精力,每天日程满满,稍有时间便伏案读书。除了工程院的日常工作外,旭日干还负责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几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同时兼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内大有他的研究基地,有他的研究生,为此,他每月要回内蒙古一两次。

        正是源于旭日干教授内在的科学品质、教育精神、民族责任和对党的忠诚,使他成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优秀共产党员和卓越的民族之子,他的高尚品格和辉煌业绩,深受社会各界赞誉,在国内国际学术界赢得崇高地位和声望。作为科学家,他以科学的理性精神、深厚的学术造诣、追求真理的激情和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取得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作为大学校长,他以对人才的渴望和挚爱、对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不懈思考和持久探索、对大学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使大学理念和特色在传统与时代的融合中得到积淀和彰显;作为共产党员,他对党无限忠诚,对党的事业永恒追求;作为民族之子,他以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真诚热爱,肩负起历史使命,超常规忘我工作,为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旭日干院士主要获奖情况:

        1980年10月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1年10月获广东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11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85年4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985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5年11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8年12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9年6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1990年10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0年12月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1年1月再次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12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12月获ARTA国际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奖;

        1993年3月被评为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先进工作者;

        1993年4月荣获乌兰夫基金奖金奖;

        1994年9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校长;

        1995年4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劳模大会;

        1995年11月获台湾光华科技基金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10月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7年4月被评为呼和浩特市十佳市民;

        1997年10月获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

        1998年8月获日本家畜繁殖生物学会斋藤奖;

        1999年11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2000年3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2月获得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突出贡献奖;

        2001年10月获美国杜邦科技创新奖;

        2002年7月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006年12月获自治区科教兴区特别奖,并再次荣膺第五届乌兰夫基金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