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教育”的利与弊

23.12.2015  11:46

  总管不好自己的孩子怎么办?不如试试“易子而教”。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家庭的孩子“交换”一段时间,取人所长,补己之短,让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获得进步,这种全新的大胆的教育方式正逐步在一些家庭中流行开来。

  “孩子在自己家一点儿都不听话,但每次带她到别人家串门的时候就特别乖,所以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把她送出去锻炼锻炼。”近日,从亲戚家接回女儿的王先生这样说。据王先生讲,他的女儿今年11岁,在全家人的过度宠爱下,变得十分霸道,为了及时遏止这种“霸王”倾向,他就在周末时把孩子送到亲戚家接受不同的教育,希望在陌生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能够收敛自己的性子,慢慢懂事一些。“我表姐有个儿子比我女儿大两岁,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和我的女儿正好相反,平日里我们经常说要是这两个孩子能够互补一下就好了,上个月我和表姐说出了‘换孩子’的想法后,她立马就同意了。”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和表姐商量好了,星期六“换孩子”,星期日再换回来,各自制订一些教育计划,如果孩子不认真完成“新爸妈”制订的计划,“新爸妈”可适当进行“惩罚”。

  孩子各有缺点,这跟家庭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像有些坏习惯就是在溺爱中慢慢养成,家长也没注意,可一旦把孩子交到别人那里,问题就暴露了,不妨让孩子暂时脱离熟悉的家庭环境,让他在新的家庭氛围里培养自己友善、积极、自立的性格,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正愁不知道该怎么办呢,这倒是个好办法。”市民杨女士坦言,孩子在自己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被一家人包围着,总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而在别人家不再是焦点,脾气自然会收敛,还可能有意识地去谦让、关心别人,别人说的话反而更能听得进去。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也认为,“易子而教”的意义不在于脱胎换骨,而是弥补某一方面的欠缺,学到别人的优点,如果对方能够在这段时间内有意识地纠正孩子一些不良习惯,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培养,效果会更好。

  “易子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但类似的教育模式早就存在,比如一些家长让孩子到乡下度假,到家境较差的亲朋家体验生活,都是试图通过变更生活环境的方法调整孩子的成长心态。有关专家表示,对于长期生活在固定地区、适应力越来越差的现代小孩子来说,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改掉由原来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坏毛病,这种“易子而教”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倡,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当孩子太小不理解这种教育的目的而认为父母不要他抛弃他,那就会适得其反。

  改变环境让孩子多一种体验固然好,但如果仅靠换一个环境就能对孩子自身有多大改变,也并不现实。专家指出,“易子教育”也是现代社会一些家长教育子女无能为力后“病急乱投医”的一种反映,这是一种消极的做法,因为它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别人并不会比亲生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教育上存在更多的障碍;其次,如果选择交换的对象不恰当的话,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第三,别人总会对外来的孩子迁就一些或者有点戒备,教育的成分也就不会太多。

  “易子教育”有其两面性,所以要因人而异,对于性格上比较独立,年龄稍大一些,不是很缠人的孩子,是可以尝试的,但自己孩子的优缺点、性格等还是只有自己最了解,由自己的父母教育才能更有针对性。(记者武子暄)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