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列车的“足部医生”

29.01.2017  13:33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达日罕)春节将至,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又起。在千家万户享团圆的美好时刻,有一群人正忙着给火车“双脚”做“护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让春运列车跑的又快又稳,它的“双脚”——轮对,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群保护火车轮对的人,就是列车的“护理师”。

   检修“双脚”的“足部医生

  在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车辆段检修车间轮对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对列车轮对进行细密检查。春运期间,他们平均每天要检修轮对25条,他们负责的是1800余辆配属列车轮对装置的检修任务。

  “鞋里有沙子,走路肯定硌脚!列车也一样,跑着不硌脚,列车才安全。”轮对检修工作的工长温劲说,“列车入库后,所有配件都要进行分解,轮对要经过除锈、分解、探伤等24道工序,每个流程都有严格的检修标准,丝毫不能马虎。

  每节列车自重和载重高达58吨,轮对则是名副其实的“腿脚”。单条轮对重达1.45吨,它不仅要承受列车的自重和载重,还要保证高速运转下的列车安全。在长时间与钢轨的摩擦、雨雪温差大等复杂环境下,磨耗、剥离、擦伤故障很容易发生。所以只要轮对稍有“不适”,检修车间就要给列车“双脚”做一次细致的“体检”,通过检查、保养来保障列车在春运期间安全平稳地运行。

   探查“内伤”的“B超师

  除肉眼可见的磨耗、擦伤外,轮对还会出现结构的裂纹“内伤”。因此,“足部医生”的工作除了为列车轮对做外部的检修保养外,还要对轮对的关键部位进行内部检查。内部检查包括荧光磁粉探伤、多通道超声波探伤和轮辋探伤三种探伤检查,其中超声波探伤就像在给轮对做“B超”。

  探伤工需要手拿超声波探头在轮对踏面上不停擦动,同时观察机器屏幕上的“跳动”波形,由此判断钢铁内部有无裂纹、裂纹大小。手握探头的力度要控制得当,用力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探伤机波形显示。所以每名探伤工为了给轮对做“B超”,都经过长期磨炼,手掌上的茧子和被轮对上“铁刺”划伤的伤口,都是一名优秀的“B超师”技术水平的“证书”。

  探伤工作除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还要手眼间的娴熟配合。对车轴外露部、制动盘螺栓连接部等十多个部位的探伤,都要用肉眼不停地在轮对上左右“扫描”检查。普通人盯着电脑屏幕几十分钟都会视觉疲劳,而探伤工常常一盯就是三四个小时。因为过度用眼,大部分职工都有不同程度的近视。

  “手到眼到心到,隐患不能漏掉”这句话总被探伤工们挂在嘴边,正是靠着对故障判断一点不马虎的标准,列车的“B超师”才能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组装配件的“精密工匠

  列车“双脚”配件在检修之后要进行组装,而由于列车轮对组装对各部尺寸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使得班组所有人在工作期间丝毫不敢马虎。在0.001mm为单位的高精度工作中,每个质检员都如同一个“精密工匠”。

  “轴承的检测标准在几微米之间,哪怕手指的轻微波动都将产生很大的误差。”质检员贾宏宇说,“轴承内圈内径与轴颈配合过盈量从0.035mm到0.075mm,每套轴承的滚子直径相差不超过0.05mm,轴承内圈检测仪对于标准样环两次效验差不得大于0.001mm……同时,室内的温度始终要保持在16℃到30℃的恒温间,湿度控制在40%到60%范围内,空气中每平方米的落尘量也不能超过60毫克。

  在保障春运平稳安全的服务大军中,除了能接触到旅客的服务人员,还有无数在作业流水线上默默奉献的后勤保障人员。这些列车的“足部医生”“B超师”与“精密工匠”们总是习惯性地对工序质量进行二次复查,每个岗位、每道工序,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而正是靠着这样一支技术过硬的后勤保障队伍,铁路列车才能“腿脚”健康、飞驰千里,将思乡的人们安全地送回温暖的家。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