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让百姓生活更滋润——宁城县着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04.06.2016  04:59
  “现如今农民生活好了,日子也富裕了,农闲时唱唱歌、跳跳舞,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差,可知足了。”五化镇鸽子袁桂贤高兴地说。她是地道的持家妇女,以前忙于操持家务,空闲时大部分靠看电视打发时间,现如今,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农闲时和姐妹们跳广场舞、扭秧歌,还组织了业余评剧团。   近年来,宁城县以文化特色创建为载体,以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文体活动为目的,充分发挥县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抓好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出“文化进万家”、“百团千场”、“唱家乡歌·跳家乡舞”、“书香宁城”等惠民活动,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文化强县。   基层文化建设风生水起。围绕加快推进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县有群众文化艺术馆、图书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文化阵地格局。投资8700多万元,在城区建设文化中心综合楼,为全县的文化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投资676万元,建成天义镇、汐子镇等20个标准文化站,使用面积都在300平米以上,内设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投资1500万元,建设“草原书屋”305个,每个书屋配送图书1800多册,设专(兼)职管理人员1名,培训图书管理员300余人次。结合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投资83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305个村文化室和文体广场,配备广场舞音箱、大鼓、锣、镲、唢呐等音乐器材,为48个村安装了室外乒乓球案子和篮球架,安装健身路径53条,社区文化室建有率达到100%。今年,文体局将进一步加大惠民工程的建设力度,预计投入1169万元,实施村级精品文化活动室打造工程,新增健身路径28条。   群众文体活动亮点纷呈。本着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连续举办七届辽中京文化节和三届国际旅游文化节,每年的文化节都是一次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热烈隆重的文化盛会,通过各类文艺专场演出、文化活动、体育赛事、旅游活动、经贸活动,将文化与经济完美结合,演绎出一个大气进取的新宁城。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开展“文化进万家”、“百团千场”等惠民演出活动年超200场以上,为基层带去戏剧、歌舞、小品、快板、相声等形式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真正的文化大餐。图书馆结合4·23世界读书日举办图书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建立流动书屋,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走进农村举行讲座,开阔农村群众的文化视野,提高农村群众综合素质。   文化艺术人才不断涌现。文化室是农村基层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基层群众渴望在文化室得到文化辅导和艺术培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群艺馆依托丰富的文艺骨干资源,深入各农村文化室开展艺术辅导,开设公益性艺术培训班。每年举办器乐、舞蹈、戏剧、书法、创作、健身舞、蒙古族秧歌等培训班10期以上,培训文化志愿者300多人,培育辅导基层业余文艺团体16家次。很多乡镇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系列文化艺术节活动,如:八里罕镇、黑里河镇、三座店镇、汐子镇的农民文化节,大城子镇、大双庙镇二官营子村的敖包盛会,三座店镇的元宵庙会等,组织本地区业余文艺队伍到邻村演出,加强了文化交流,有效地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宁城县现有秧歌表演队205个,广场健身舞蹈队176个,皮影队5个,业余团体8个,小型演唱队13个,十番鼓乐队6个,铢铢镲表演队4个,舞龙舞狮表演队54个,背阁抬阁表演队1个,各类民间艺人400余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在的宁城,无论是城里的游园广场还是村里的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欢快鼓点昂扬向上,没有年龄界限的舞姿醇香醉人,由老百姓主导的音符,奏出最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