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 款款而来

02.05.2018  19:59

黄芪产业成为农区的富民产业之一。

农区的“四德榜”引领文明新风尚,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乌海市着眼“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努力打造最美乡村。

村庄整洁颜值高    最美乡村,美在环境。

又是一年春草绿,4月的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美得让人心动。柳树添新芽,任春风摇曳身姿;桃花杏花绚烂开放,犹如一张张笑脸;农家小院整齐划一,村中街路整洁亮丽……

“以前,村里居住环境脏乱差,许多人不想在村里居住。”“现在啥都好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到处红花绿草,你看,这样的好环境,人的心情能不美吗?”新丰村村民高贵新十分感慨。

近年来,乌海市启动实施了改房、改街、改墙等工程,从新修道路到新建文化广场,再到水网改造、改厕、改圈,并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实现了村庄的亮化、绿化、美化、净化,使农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得到有效保护。

乡村环境美起来,还要美得持久。在政府的引导下,各村推行垃圾分类,组织村嫂志愿者加入乡村治理,实行网格党建、干部包干,制定乡村民约,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深化农区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还明确维护农区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门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居民自己负责,实现了乡村的净化、美化和制度化。产业富村生活美    最美乡村,美在富裕。   

眼下,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居民闫拴虎家的大棚里绿意盎然,一个月前栽下的西红柿苗长势喜人,粗壮的茎上开出了黄色的小花。“现在人们对乌兰淖尔镇生产的果蔬认可度逐年提升,村里种植的农产品不愁卖,家里两个大棚每年都能带来丰厚的收入。”闫拴虎说,“等到西红柿坐了果,注意一下水肥管理和病虫害,就算大功告成喽!大丰收没问题!”

近年来,乌海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确立了“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定位,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区居民增收。同时,我市按照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农区发展基础和实际情况,对三区农业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海勃湾区全力打造黄河生态文明旅游产业带和海北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乌达区依托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海南区重点突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打造葡萄等特色专业村,发挥村企联动作用,推动整村产业发展。文明乡风促和谐最美乡村,美在乡风。    “别看这个牌牌不大,这可是俺家的骄傲!”家住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民小组的赵俊虎拿出“最美家庭”荣誉牌,很是得意。赵俊虎家是四世同堂,夫妻俩就是家中的“融合剂”,把家里的老老小小照顾得十分周到,大家庭里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赵俊虎家的好家风不但让家庭成员感到幸福,也影响了万亩滩村民小组的村风。正如万亩滩村副主任王江萍所说:“村子美了,居民生活好了,人也都往高处走,相互比着‘文明’。过去村干部还经常为婆媳吵架、不孝顺老人或村民间吵嘴这些事儿头疼,现在这样的事儿发生得极少,家人与家人之间和谐了,村民与村民之间也更宽容了。”

为培育乡村文明新风,乌海市以培育乡贤文化为抓手,持续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乡贤人物”“道德模范”“美丽庭院”“好儿媳”“致富圆梦”等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做到年年有评选、村村树典型,通过典型示范,让百姓身边的人成为文明乡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乌海市还加强典型宣传,通过微信投票、颁奖、挂牌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典型、学习典型,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如今,农区里敬老孝老、尊亲养亲蔚然成风。

近年来,乌海市加大对农区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补齐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农区群众文化活动。相关部门经常性地开展“文化卫生 科技 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结对子、种文化”等活动,各村还经常性地举办广场舞、邻里节、 读书 征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农区文化生活,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如今,放眼农区,一幅美丽、富裕、和谐、幸福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令人如醉如痴。展望未来,我们对农区的光景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