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服务平台让读者成为内蒙古图书馆的建设者和主人
使用自助办证机办理读者证
内蒙古图书馆自2014年9月24日开始闭馆进行改造,在闭馆103天后 ,于2015年1月5日重新面向读者开放,不仅为读者创造了更加舒适的环境,还增加了很多自助服务。昨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升级改造后的内蒙古图书馆,体验了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的流程。
1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内蒙古图书馆。看到二楼大厅西侧有三台自助办证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不断有读者前来办证。工作人员称,自助办证机能够通过读入第二代身份证信息快速办理读者证,使用自助办证机需携带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和面值100元(押金)的人民币方可办理。市民李女士说,“去年给女儿办理读者证时,详详细细地填了一张表,现在我想给自己再办一张,程序比去年简便多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完成办理。”说话间李女士便完成了办证。
在拿到读者证后记者又来到读者书目公共查询系统,查询所借书籍的位置,查询结果显示要借的书籍《水浒——一千零一回之血仍未冷》的位置在汉文(1)13排A面3架1层,显示借出1册,待借2册。随后,记者便前往三楼寻找汉文(1)借阅室,在13排A面3架1层找到了要借的书籍《水浒——一千零一回之血仍未冷》。工作人员称,以前图书馆没有这项服务,读者需要什么书籍只能自己走进阅览室来寻找,现在通过这个自助查询系统能清楚地查到所借书籍的具体位置。借还书也可以通过自助完成。使用自助机在主界面点击“借书”,将读者证放置感应区,输入读者证密码,选择借阅数量,将借阅图书全部放置感应区核对数量,点击“确认借阅”,就可以借阅成功了。还书时,在主界面点击“还书”,所还图书全部放置感应区,核对数量并点击“确认归还”,归还成功便可打印凭条。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能实现这种便捷的借书流程是因为内蒙古图书馆使用了RFID(无线射频技术)。
“这次内蒙古图书馆改造后最大的亮点就是有了彩云服务平台,‘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就是指凡持有内蒙古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根据内蒙古图书馆藏书规则,购书范围、借阅制度等标准,可在内蒙古新华书店任意挑选所需图书,选定图书在书店直接办理借阅手续,在借阅期内将图书归还到内蒙古图书馆,所购(借)图书直接成为内蒙古图书馆藏书。”内蒙古图书馆副馆长贾凡告诉记者,彩云服务平台实现了读者第一时间借到新书,图书馆藏书建设由读者做主,解决了读者借阅新书难的问题,真正让读者成为图书馆的建设者和主人。
贾副馆长称,这一平台的改造应该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因为曾经有很多读者反映在图书馆内借不到想要的新书,而在新华书店虽然找到了需要的图书,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适宜购买,另外有时候只是做查阅使用,这一平台的应用也减少了很多读者在新华书店内一待就是一天看书的情形,把需要的图书借回家看,而且还不需要花钱买。今后还有可能实现全国通用,如果读者在外地的书店看中了哪本图书,使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将图书带回家,然后在借期内将图书还至内蒙古图书馆即可。
在内蒙古图书馆的三楼有近10个小房间,里面摆有沙发和电脑。贾副馆长告诉记者,这10个小房间是提供预约服务的,这个改造也是之前没有的,10个小房间主要是根据读者合理要求提供相应的预约服务,每次可以免费使用两个小时,在准备工作结束后马上就可以向读者开放了。“这是库客数字留声机,当有人走近这个感应区,便可根据流程操作听音乐或者朗诵,这主要是用于读者放松时使用。”工作人员介绍道。“改造后的内蒙古图书馆有报纸、期刊等电子阅览室,汉文图书借阅室有三个,蒙文书刊借阅室、工具书阅览室、民地文献阅览室、古籍书库,还有正在建设的数字化服务体验中心。”
贾副馆长表示,内蒙古图书馆在这103天的闭馆改造中主要进行了内部改造和外部改造,其中内部改造主要有系统升级、RFID改造、元数据和民国文献数字化加工。外部改造包括少儿馆改造、地下车库建设、广外综合服务设施和古籍库改造。(记者 张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