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机制”为锡林郭勒盟困难群众保驾护航

16.12.2015  10:35

  2015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围绕建立制度健全、程序公正、对象准确的社会救助工作目标,建立健全了全盟社会救助工作协调、“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救急难”工作、监督检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六大机制”,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1-11月,全盟累计支出低保资金2.5亿元,惠及城乡低保对象8.2万人;支出五保供养资金1050万元,惠及农村牧区五保对象2187人;实施医疗救助5.3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327万元;临时救助3.3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376万元。

  ——建立全盟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盟行署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盟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全盟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各旗县市(区)也分别建立健全了当地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社会救助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建立全盟“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全盟各地区依托苏木乡镇(街道)政务大厅、办事大厅等,设立了统一的救助申请受理窗口85个,并全部做到“一明显,三上墙”,即窗口标示明显,救助政策上墙,工作职责上墙,监督投诉电话上墙。各地区在做好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申请受理的基础上,拓展窗口服务功能,对申请人难以确定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敞开求助之门,积极帮助办理或者转介其他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办理。

  ——建立全盟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制度措施,着力构建起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共计配备44名核对工作人员,通过核对信息平台对申请社会救助对象的收入和财产情况进行核对认定。今年以来全盟通过开展核对工作,共计取消不符合条件城乡低保人员6354人。

  ——建立全盟“救急难”工作机制:“救急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旗县市(区)坚持“保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方针,制定出台“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解决群众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盟通过“救急难”机制救助困难群众44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55.3万元。

  ——建立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通过出台责任追究办法和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着力建设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低保经办人员和社区嘎查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加强对人情保和关系保的审查监督力度,严格对备案对象进行监管,定期对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制定了《锡林郭勒盟低保工作城乡统筹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进一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寻求社会各界支持帮扶困难群体,发挥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社团组织的牵头引导作用,培育有意愿、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今年,锡林浩特市相继组织锡盟“暖心协会”等社会团体深入敬老院等福利机构进行慰问和演出,形成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良好格局。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