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海在山中的第31个春节
原标题:李振海在山中的第31个春节
今年是李振海老人在山上过得第31个春节,当年进山时还是壮汉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额头上布满岁月的年轮的71岁老人了,可他依然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在荒山上栽了50万棵树,但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如果莫旗33万人每人每年栽1棵树,那一年就能增加33万棵树啊!”李振海逢人便讲植树的好处,希望大家都来种树。
李振海春节期间依然坚持清林劳动。
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从呼伦贝尔市莫旗塔温敖宝镇通向大山深处,那里住着被当地人誉为活愚公的全国绿化造林模范李振海。这位普通农民,扎根深山30年,为1.5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创造的经济价值超亿元,生态价值超过3个亿。 走进李振海的家园,一片浩瀚的人工林映入眼帘,无论谁到这里都会是一种震撼和敬佩。50多万棵树栽到荒山之上,从小树长成大树,每一棵树都像他的孩子一样,凝结着李振海的辛勤汗水,凡是熟悉李振海老人的都知道,你求他做什么都可以,但你要不注意踩伤他一棵树苗,他可能会和你急眼。
沿着林荫路向里走去两座茅草屋见证了老人的植树史,第一个茅草屋是老人进山头一年盖的,第二个是老人进山10年时盖的,直到2014年老人才盖起现在的新房子。
1984年,41岁的李振海是村里的种田大户,丰衣足食,有一笔可观的存款。那时候,环保、生态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名词,人们只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可他却突然搬到大山深处搞起了荒山绿化。当时有些人认为李振海放着庄稼不种却上山种树,想起一出是一出,简直是瞎胡闹。
其实,引发李振海上山种树的直接原因是生态环境恶化。由于盲目开发土地,毁林开荒,他家耕种的土地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现象,虽然他逐年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可产量却总是下滑。喜欢看书、读报、听广播,爱琢磨事儿的老李心中盘算:种一垧地,大豆可以收入1000元,种20年只有2万元的收入,可种20年树,就能有35—40万元的收入。
尽管他的想法很有道理,但还是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倔强的李振海干脆背起铺盖进了深山。儿子看老爹真的上山了,便开着四轮拖拉机把他拉了回来。可第2天,老人又上了山。
山沟里生活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没有电,风吹雨淋、太阳晒、蚊虫叮咬……还要终日辛苦地劳作。头一年到山上时,没有菜地,从家里带来的菜几天就吃光了,他和妻子只能在山上采点野菜拌咸菜就饭吃,喝的是河沟水,点的是煤油灯,每天早出晚归,与日月为伴。有一天,一条毒蛇竟然爬到他们睡觉的被子上,吓得妻子天不亮就要下山回家。老李对妻子说:“你回去吧,我自己在这儿,栽下的树不能没人管。”妻子独自往山下走了一段路,还是放心不下丈夫又回来了。在坚定信念的支持下,李振海无怨无悔地守在深山,1年、2年……30年,直到满山披绿。
今年是李振海老人在山上过得第31个春节,当年进山时还是壮汉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额头上布满岁月的年轮的71岁老人了,可他依然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在荒山上栽了50万棵树,但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如果莫旗33万人每人每年栽1棵树,那一年就能增加33万棵树啊!”李振海逢人便讲植树的好处,希望大家都来种树。就是在市里、旗里参加人大、政协会议,他也反复讲这个事儿。他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树经验编成10多页的小册子,向人们传授。 他还“引诱”村里10几户人家加入到他的造林中。这些年,他累计为学校、部队、机关捐助绿化苗木价值达200多万多元。今年老人还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捐了6000棵松树。2007年,他因绿化成绩突出,获得了林业部、农业部、全国绿化委员会颁发的绿色奖章。李振海说,要在有生之年用树木营造自己的万里长城。(文/图 蒋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