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千村万户·讲精彩故事】“十个全覆盖”激活产业群

11.12.2015  09:06

  “‘十个全覆盖’夯实了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发展的坚实基础,激活了农村牧区各个产业,今后的发展不可估量。”自治区督导组一位领导在深入鄂尔多斯市调研的基础上,得出这样的评价。

  活儿多得干不过来

  “海畔村是东胜区泊儿江海子镇政府所在地,沿街有150多家商业户,街面的门窗、墙面美化都是胡占明做的。”村主任袁三介绍。

  胡占明说:“没有‘十个全覆盖’,我的工厂就倒闭了。”原来,周边煤炭等企业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他的门窗企业也维持不下去了,赶上自治区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带动服务型产业发展,胡占明的企业又起死回生,年收入30多万元。

  在鄂托克旗乌兰镇乌兰柴达木嘎查段蒋荣家,几名工人忙得头也不抬。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的52岁的石祥说:“这里管饭,每天160元,河北地区最高每天100元,通常也就七八十元。”

  以前在鄂尔多斯市一家大型路桥公司干活的32岁包工头代先生说:“虽说这几年都有活干,但挣不了多少钱,还要不上工钱。‘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后,我就出来搞工程小包了,现在活儿多得干不过来,这两年每年比过去多收入10万元。”

  可给我们省了不少钱

  “嘎查村道路黑色化了,书报刊进村更快了,可给我们省了不少钱。”谈到“十个全覆盖”,鄂尔多斯市报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舒适格很是高兴:“我们有15个旗区营业部、50个苏木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和100个嘎查村综合便民服务代理点,这下报刊、货物运行速度快了,油料等费用少了。”

  该公司还承担17家快递公司、5家物流公司的嘎查村物流配送任务。舒适格高兴地说:“我们的基层网点若能完全与‘十个全覆盖’网点对接,就能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了。”

  农家乐建起文化活动室

  走进东胜区罕台镇九城宫村山翠农家乐,64岁的负责人刘凤清指着门前黑色柏油路说:“今年修了这条路,到我这儿吃饭、休息的人也多了起来,夏天都接待不过来,平均每天收入3000元左右。”

  山翠农家乐紧挨着九城宫旅游景区。去年景区举办世界音乐节,老刘对“洋音乐”一句也听不懂,于是就想在自家的农家院搭建一个舞台,请剧团演唱乡亲们喜欢的二人台剧目。他把计划告诉村委会时,村支书郝瑞平全力支持,决定在山翠农家乐建一个文化活动室。“全覆盖给予资金支持,农家餐饮旅游、文化事业就更有前途了。”刘凤清对未来充满憧憬。

  鄂尔多斯市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与乡村旅游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2014年,该市纳入统计范围的148家乡村旅游接待户,实现旅游总收入8254万元,解决农牧民就业1043人。

  每天产蛋850多斤还不够卖

  走进东胜区罕台镇九城宫村昕农养鸡场刘勇的家,电视上正在播放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新闻。66岁的刘老板说:“不关注国家大事,就不会有发展,要过好生活,全靠好政策。‘十个全覆盖’支持我们搞养殖,新建了2栋鸡舍,每天产蛋850多斤,供不应求。”

  王占荣是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万谷丰活畜交易协会联合支部书记,他承包了几个镇部分农民的温室蔬菜的销售任务,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的问题。“一部分在东胜区销售,一部分在网上销售”,王占荣说,“我们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活畜交易中心,甘肃、宁夏、新疆等18个省区的活畜在这里集散交易。同时,我们开设了2元店,方便老百姓购物,并将农村五谷杂粮卖到城里去。”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已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改造便民连锁超市140家。

  明年还要扩大育苗面积

  达拉特旗吉克斯太镇蛇肯点素村62岁的鲁存银,连续38年担任村干部,先后任村委会主任和支部书记,今年4月才退下来。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么多年来,惠民政策就数‘十个全覆盖’惠及面广,农牧民受益多。道路修到家门口,动力电有了,截伏流工程做得够几辈子用了。我还有5亩地,明年要扩大育苗面积。”

  截至11月20日,鄂尔多斯市村村绿化工程已经完成投资3亿元,共植树370万株、面积7.18万亩;道路绿化426公里、3893亩。

  鄂尔多斯市林业局调研员吕荣说:“鄂尔多斯‘村村绿化’覆盖所有行政、自然村嘎查,补上了农牧业绿化的短板,填补了农牧区绿化的空白,还可消化农牧民的树苗,增加农牧民收入。”

  鄂尔多斯市紧紧跟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工程推进到哪里,绿化美化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推动了林产业发展:2014年,鄂尔多斯市林业总产值达到了44亿元,带动农牧民9万多人,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2600元,占当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记者徐峰)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