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唱起好来宝

30.11.2015  21:28

村民唱起好来宝

——自治区检察院帮扶巴彦套海嘎查侧记

 

走进兴安盟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巴彦套海嘎查,无处不散发着清幽恬静的田园气息,令人心情愉悦……来到村委会前,正赶上嘎查的村民阿拉塔带领乡亲们为新修建的村委会文化广场安装铁艺大门,阿拉塔高兴地说:“看这大门,多气派!村委会更漂亮了,这都得感谢自治区检察院呐!

时间回溯到2011年,自治区检察院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定点帮扶阿尔本格勒镇巴彦套海嘎查。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检察院按照“精准扶贫,攻坚克难”以及“三到村、三到户”的要求,派驻扶贫工作组入驻蹲点,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共谋发展。在帮扶中抓好落实,不断为当地群众找门路、寻项目。目前累计投入、协调资金2100余万元,为嘎查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巴彦套海嘎查总面积43.6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屯,有耕地13256亩,养羊21000多只,共303户,村民1252人,其中贫苦户59户,贫困人口167人……”提到嘎查的基本情况,自治区检察院驻嘎查帮扶工作小组组长马翔鹏如数家珍。自2014年到村入驻以来,他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院里领导对帮扶工作非常重视,经常跟我们强调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所以我们工作的重点就两句话: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马翔鹏说。

提起2009年的那场山洪,56岁的村民杨双柱记忆犹新:“大水一下就从山上下来了,半人多高的水,都没过炕头啦!”巴彦套海嘎查古力古勒台屯地势环山,早在2011年以前,这里的多数村民与杨双柱一样,住的都是依山而建的小土房,每到雨季来临,山洪成为村民驱之不散的噩梦。帮扶工作开展以后,在工作组的奔走协调下,总投资215万元的古力古勒台屯小流域治理项目落户巴彦套海嘎查。

水患问题虽已找到解决途径,但在工作组看来还远远不够,为做到“标本兼治”,进一步解决嘎查贫困村民“居有其屋”的问题,工作组在与村委会沟通研究之后,从59户贫困户当中确定了22户特困户,协调资金110万元,为他们每户盖起了40平方米的砖房。嘎查村民陈树林因常年患病无法劳动,家庭收入来源少,一家三口在土房中生活了10余年。现在,陈树林夫妻俩每天看着快要竣工的新房子,心里乐开了花。“有了新房子,就有奔头了,将来肯定越过越好!

同时,自治区检察院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争取到项目资金35万元,为嘎查所在地艾里解决了安全饮水工程,让百姓告别了手压井,从此喝上了“放心水”。工作组还积极与旗扶贫办取得联系,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扶贫贷款事宜,于2014年8月底为嘎查落实了300万元扶贫贷款,解决了村民们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不仅如此,在多年的帮扶当中,自治区检察院的主要领导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均多次带队深入巴彦套海嘎查,冒着寒风、顶着雪花进村入户,在农家炕头问寒问暖,陆续为嘎查的贫困户和低保户送去慰问金逾16万元,并连续3年为7名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补助6.3万元,通过努力,工作组还协调有关部门为其中的一名大学生完成了就业。马翔鹏介绍说:“院里在开会时研究决定过,再穷不能穷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一定要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依靠单纯输血式传统扶贫模式难以拔掉穷根,没有产业作支撑,不能从根本上脱贫。为此,自治区检察院经过详细调研,结合巴彦套海嘎查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专项帮扶项目。其中,投入150万元建成的占地1万平方米的蛋鸡养鸡小区,采用大户带动贫困户的模式,扶持带动了当地8户贫困户进行蛋鸡养殖,每户年利润可达10万元,不仅使得这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更为嘎查培育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自治区检察院刚开始帮扶巴彦套海嘎查时,全嘎查耕地共有13347亩,水浇地仅有建设水平较低的2500亩,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民群众长年靠天吃饭。与此同时,该嘎查却有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因为缺乏资金整治长期低效利用。根据这一情况,自治区检察院决定通过协调实施5500亩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帮扶。截至目前,总投资720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已勘测完毕并完成设计规划,待大田作物收割后全面实施。项目完成后,嘎查人均水浇地将达6.4亩,每年为嘎查群众增收40万元,人均增收320元。

高速公路修得好呀,地膜玉米种得好,城乡经济搞得好呀,农民挣钱日子过得好……”自创的好来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