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惠民工程全覆盖幸福洒满阡陌间

22.12.2014  14:48
  时值冬季,沿S204线一路北上进入林西县地界,放眼望去,山野间没有了往日的绿意葱茏,却恰好将一处处颇具现代气息的田园村落凸显出来。整齐的房舍、排排栅栏围起的菜园、具有艺术气息的设施农业园区、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偶有村民往来其间,满脸的满足与幸福。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均得益于林西县“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过新城子镇樱桃漠河村的人,都会对那里的变化瞠目结舌,低矮的土房换成了小别墅,扬天的尘土路变成了宽阔整洁的柏油街,水、电、暖齐全,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卫生室、便民超市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水泥路从家家户户的楼前一直连到地头,超前的村庄规划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让村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方便与快捷。该村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发展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和膜下滴灌甜菜种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使樱桃漠河人真正过上了富裕幸福的好日子。   该镇七合堂村村民宋占武喜滋滋地掰着手指头算起了经济账,“往年收入五六万元就觉着挺多的了,没想到今年我这果树加上农家乐的收入至少能达到18万元,看来咱农民的日子是越来越富裕了。这多亏了给咱修的这条路,收果的大车一直开进院子。往年零卖顶多8毛钱的果,今年一块二一斤成车收。来山上玩的游客也比往年多,下山后就上我这农家乐来吃饭,都夸咱村变化大呢!”   在大井镇大川村,脱胎换骨式的变化让这里彻底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村党支部代理书记张强说:“大川村最大的变化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以前村民集体意识差,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群众积怨很深,县里专门派驻村工作队挨户走访调研,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改善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扶持农民发展致富产业,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真心实意地帮扶。如今的大川村,百姓怨言少了,干劲足了,日子越过越踏实。”   2014年是“十个全覆盖”工程起步之年,林西县以优先发展人口多、交通沿线、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为原则,按照市委“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将全县138个行政村整合为103个,分三个批次整体推进。 同时将“十个全覆盖”与扶贫攻坚工程、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工程和“一事一议”奖补等项目结合起来,按照项目资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向“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村投入,同时按照“投入主体不变、资金捆绑使用、工作互相衔接、项目共同建设、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机制,确保建一个、成一个,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品村。并把重点发展村(示范村)因地制宜划分类型,以城郊设施农业型、产业支撑新农村型、旧村改造小城镇型和乡村旅游综合型等类型制定每个类型模式标准,区别对待、分类推进。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已投资1.39亿元使40个行政村率先享受到了项目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29个重点村实现了“十个全覆盖”。其中,村村通电、村村通有线电视、农村医疗保障已经实现全县覆盖。   外出打工归来的十二吐乡苏泗汰村村民王立军兴奋地说:“回来之前就听说村子变样了,可一下车我还是有点犯蒙,做梦也没想到我们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啊!出去才一年多,这大棚、砖房、活动广场都建起来了,水泥路修得四通八达,后排还有二层小洋楼。明年说啥我也不出去打工了,建栋大棚连生产带生活都解决了。”苏泗汰村自实施整村生态移民搬迁以来,建设了86栋蔬菜暖棚及附属生活用房,建设占地180亩的高标准人畜分离式养殖小区,并在今年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对村内整体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以优美的环境、特色明显的建设规划带动产业发展,并以特色产业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的发展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倍感幸福。   该县农工部负责人介绍说,到2015年底,将新增37个行政村实现“十个全覆盖”。到2016年底,全县103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十个全覆盖”,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美。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