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木版年画做客草原 年画全国巡展来到通辽

26.04.2016  12:20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具引起观者浓厚兴趣。

  《一团和气》《仕女婴戏》《麻姑献寿》《天宫五子》……4月21日,久负盛名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全国巡展来到通辽,60幅极具有代表性的年画,每一幅都是一个故事。在这些年画里,观者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以及厚重的中华文化,可谓是一次在家门口领略江南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此次活动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文化馆、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通辽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主办,通辽市群众艺术馆承办。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全国巡展中,主办方选中了10省区的10个站,通辽是继大连之后的第四站,展期到5月6日截止。这次来通辽展出的60幅年画中,从清代作品,到后经现代工艺大师进行复制,也有近年制作的版片作品,展现出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发展脉络。

  据了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始于明,盛于清,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其它地方年画相比较,更为精细、秀雅。康熙乾隆年间,大量精美的姑苏版版画传入日本,对十七世纪日本“浮世绘”版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亦流传到东南亚与欧洲等地,饮誉国内外。2006年,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这次展览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张名为《一团和气》的年画。画面中,有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体形富态,眉开眼笑,整个人物的造型,被勾勒成一个圆形,手中拿的一张横幅上写着“一团和气”,看上去喜庆吉祥。

  这次展览不仅展出了木版年画,还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具进行了陈列。桃花坞年画的制作,可简单归纳为创作、刻版、印刷三道工序。个别还需要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手续,工序繁多复杂,是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文化馆管理部副部长、研究馆员、中国文化馆协会数字文化委员会秘书长怀念介绍说,结缘通辽,缘于对科尔沁版画的喜爱。她说,与桃花坞木版年画相比,科尔沁版画作品以雄浑、大气、纯朴而著称,内容写实,风格质朴,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民族和地区特色浓郁。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比如这次展览中,就有一幅《湖畔新景》,湖边荷花白鹭,都是以往的景色,然而在远处,则是现代化都市的幢幢高楼,还有一座铁路桥在湖上穿过,一列和谐号动车正在飞驰。从古看到今,在这场展览里,观众们就可以看到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与变化,

  通辽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韩红梅说,桃花坞木版年画和科尔沁版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桃花坞木版年画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次来到通辽开展巡展活动,给我们科尔沁草原送来了一股浓浓的江南文化春风,必将对我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交融与促进作用。希望两个城市之间今后能够更加深入的往来,增进友好交流,创作出更好的文化艺术精品。

[责任编辑 王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