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晓声:“文学的温度”与“人生的温度”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29日电(李国栋 徐梅)“尽量做一个好人。”“不要以为做好人是一件吃亏的事。” 28日,作家梁晓声在呼和浩特做客“亮丽北疆讲坛”,讲述“文学的温度”,每句话亦传递着浓浓的“人生的温度”。
梁晓声在“亮丽北疆讲坛”讲座。 新华网发
梁晓声从内蒙古文学杂志《草原》,和一张失而复得,险些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汇款单讲起,娓娓道来之间,充满对过往的宽容和对包容的敬意。
上大学之前,作为木头搬运工的梁晓声甚至不知道中国有个复旦大学。当招生老师辗转几千公里面对面考察他时,最后谈到了文学,梁晓声非常高兴。他说:“那时候谈别的不行,谈文学还不行吗?”
这次谈话后的三个月,梁晓声收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不许替换”录取通知书,四年后至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然后开始专业写作生涯。
文学的温度,改变了梁晓声的命运。
现场观众向梁晓声提问,读书对他有何影响?梁晓声答:“读书会给人温暖的情怀力量。”
情怀力量促使梁晓声穷其一生通过创作饱含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努力向读者传递人生的温度。他说:“我读过的书使我知道,人在特殊时期,人对人的关爱,哪怕是一个温柔的眼神、哪怕是肢体的轻轻触碰、哪怕是仅仅暗中握一握手。这样的温暖,对于人世间是多么重要。”
“亮丽北疆讲坛”一位主持人说,梁晓声有四句话影响他为人处事——“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他认为,“这四句话和梁晓声说的做好人可谓一脉相承。”
梁晓声说:“好人不是老好人,而是对自己的善良心有要求的人。我写《人世间》的时候一般来说没有太坏的人,更多的人我都是希望挖掘他们好的一面,这是我对文学本身的理解。”
2019年,梁晓声以颂扬人间真善美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