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准入门槛 简化审批方式 内蒙古社会组织去年净增1224个

22.03.2016  09:23

  降低准入门槛 简化审批方式

  原标题:我区社会组织去年净增1224个

  包头市静心源社区工作服务中心是一家在社区开展敬老、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家长课堂等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从受理到审批成立,只用了10来天的时间。这一切得益于内蒙古近年来实施的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

  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取消部分社会组织行政审批项目和下放管理层级的通知》,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取消了社会团体、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审批备案,将异地商会和基金会登记审批层级由自治区下延到盟市、旗县审批。2015年,我区深入实施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事程序,疏通了社会组织快速生成的通道。截至当年年底,全区共有社会组织13095个,比2014年净增1224个,其中直接登记社会组织650个,占新注册登记的53%,社会组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同时,为支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内蒙古鼓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安排1400多万元在全区范围购买居家养老、社区文体活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营等9个方面的服务,169家社会组织承接了购买项目,近2.9万名独居、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受益。实施社会组织人员培训“千人计划”,先后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社会组织服务机构负责人1000多人,有效提升了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各地也积极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免费为入驻的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政策咨询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目前,锡林郭勒盟、满洲里市、包头市昆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等10个地方建立了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培育孵化社会组织近210家。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直接登记制度,指导地方推进登记制度改革。同时大力培育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和创新示范区建设。做好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工作,完善购买服务机制,增强社会组织“造血”功能。(记者 霍晓庆)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