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平理事长在内蒙古残疾人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17.11.2015  18:17

尊敬的白向群副主席,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借助北京亚欧会议框架下残疾人合作暨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的东风,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内蒙古残疾人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这是自治区残疾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我代表自治区残联和广大残疾人朋友向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10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亚欧会议框架下残疾人合作暨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一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权事业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大幅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帮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决不让残疾人“掉队”。他强调,以辅助器具为代表的残疾人服务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承载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区现有残疾人158.58万人,其中肢体残疾人61.35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8.7%,占全区残疾人数三分之一以上。另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4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将超过20%。因此,今后社会对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大肢体残疾康复工作力度,实施了国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和自治区《“老牛阳光助行”肢体残疾康复救助项目》,共计免费发放辅助器具38379例、免费装配大小腿及特殊假肢4087例、矫形器2098例,广大残疾人朋友享受到了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怀。

辅助器具是帮助残障人士、失能老人、伤病人士补偿功能,减轻或消除障碍,提高生活品质的专用器具和设备,是帮助他们自强自立、赢得尊严、融入社会的支撑和桥梁。辅助器具产业门类广泛,产业链长,横跨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增进社会福祉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潜力巨大。我们认同:小辅具,大产业。我们强调: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在某个阶段暂时或永久使用辅助器具。发展辅助器具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参与、科技的支撑和企业的投入。

北京大学工学院在智能肢体和康复工程领域具有国际先进的技术资源和研发能力。其中,王启宁研究员系我国智能机器人方面的专家,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智能肢体、智能仿生机器人、多机器人协作等研究领域具有研究优势和基础,在智能辅具产品研发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首款智能动力小腿假肢已经上市,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

我区依托包头市北大科技园产业基地,合作研发膝关节智能辅具产品,主要包括膝关节、矫形器、智能假肢零部件等产品研发和生产,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辅具产品基地。项目建成后,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但可以改善残疾人残障状况,而且可以弥补我区康复辅助器具制造业空白,培育一批新型智能化辅具产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自治区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具有为全区残疾人进行各类辅助器具适配的指导和服务职能,它与各盟市和旗县区站点构成了自治区辅助器具三级服务网络。三方合作中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有效平台,对智能康复辅助器具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本合作项目从去年开始启动就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白向群副主席亲自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推动项目实施,自治区办公厅财政、发改委、科技等有关部门和包头市政府通力配合与自治区残联和北大工学院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今天的项目合作签字仪式,标志着该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自治区残联、包头市政府和北京大学工学院合作三方,将加快推进内蒙古残疾人智能康复技术产学研项目合作进度,促进内蒙古康复辅助器具提质升级,使我区残疾人早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包容、惠及残疾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最后预祝合作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