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的未来之路

21.01.2015  13:04

  原标题:民办学校的未来之路

  1993年,呼市第一所民办中学成立,至今已过20载。其间,呼市的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截至目前,呼市民办中学已近30所。其中有不少民办学校由于资金、生源问题,吃力前行。

  近日,记者走访了呼市多所民办学校发现,大多民办学校都没有自己的办学场所,多为租赁教学。为节约资金,不少学校位置偏僻,门前多为土路,车辆经过时,尘土飞扬,学校旁边零零散散的有几家培训补习班以及小饭桌。

  择校的困惑

  不少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民办学校时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想上名校,但费用高,分数高

  几年前,马华从巴彦淖尔市举家来到呼市。那一年,儿子正好面临小升初,当时还未有划片录取的政策。他不得已才为儿子选择了民办学校,在公办学校上学,费用要远远低于民办学校。

  在经过一系列的咨询及甄别后,马华选择了几所口碑较好的民办学校,开始给儿子报名。经过层层筛选,儿子最终落榜,他不得不为儿子选择其他的民办学校上学。

  马华的亲戚刘明明是武川县人,在马华儿子上初二的那年,刘明明的女儿顺利考入了呼市一所民办名校。刘明明说,对于武川的公办中学,她更愿意让女儿上呼市有名气的私立学校,“毕竟师资力量及教学质量高”。

  同样,不少来自旗县区的家长,都乐意让孩子上呼市市区有名的私立学校,但仍有很多家庭由于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以及无法通过考试而放弃了。

  刘明明说,家长看学校,主要是看学校的升学率。于是,很多民办学校在每年的中、高考结束后,都会在校门口张贴出该校获得高分的学生有多少,考入一本院校的学生数量等,以至于后来有很多公办学校也开始效仿。

  20载的磨砺

  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巡视员,呼市地区民办高校党委书记董方成认为,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学费,一旦生源减少,很难形成办学规模

  记者共走访了呼市10所民办中学,其中仅有3所学校校长愿意实名接受采访,有2所学校校长不愿透露姓名,有5所学校不愿意接受采访。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表示,很多学校不愿意接受采访其实直接验证了由于近几年有些民办学校疏于管理而被媒体频频曝光,有很多民办学校不愿意接受采访。

  敬业学校是呼市第一所民办中学。校长李东桥说,成立的时候,5个人一共投资了10000元,当时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鼓励扶持。成立之初,共有5个教学班,约230名学生。经过20年发展至今,现在学校共有3个校区,学生4000多人,教职工400人左右,其生源涵盖了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

  68岁的郝文治已在呼市育才中学当了8年的校长,在此之前,他在呼市土默特中学就职27年。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在民办学校中的管理工作得心应手。他说,民办教学最关键的就是挑选好老师、加强内部管理,因为校舍以及设备与公办学校相比差很多。他坦言,现在育才中学的教学楼便是一处租用多年的老楼房,不仅是育才中学租用教学场地办学,呼市有一半以上的民办学校都是如此。

  不仅呼市的民办学校如此,据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巡视员,呼市地区民办高校党委书记董方成介绍,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自有土地和校舍的民办学校有72所,约占总数的38%,长期租赁校舍的116所,约占总数的62%,仅有约2%的学校是由企业或个人一次性投资,购置土地办学。绝大多数民办学校是通过办学逐年积累,逐步改善办学条件。而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学费收入,一旦生源减少、不能形成办学规模,收取的学费除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以外,很难再积累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基础建设中。

  流动的教师

  陈晓卿已从事民办教学7年多,由于收入少,地位低,她一直在找机会“跳槽”

  2007年大学毕业后,陈晓卿一直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她便参加了“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决定当一名老师。恰逢当年7月份,呼市一家较为大型的民办中学招聘教师,经过考试,她顺利进入了该所学校。如今她已工作了7年多,她说她正在等待机会,如果公办学校招聘,她准备跳槽。陈晓卿说,与她有一样想法的年轻民办教师有很多。她表示,民办学校教师压力太大,社会地位要比公办学校的老师低。

  秋实中学校长柴硕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呼市民办学校刚兴起,处于雏形阶段,大多民办学校招聘的都是公办学校的退休教师,也有公办学校的在职老师到民办学校兼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4年。2004年之后,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不少师范类大学生毕业后不得不选择到民办学校。逐渐地,民办学校的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

  目前,呼市一些大型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较小,但一些生源少、教师工资低的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很大。这些教师离开民办学校后,大都选择公办学校。用李东桥的话来说:“现在很多民办学校是公办学校教师的摇篮。”他说,很多年轻的教师进入民办学校,尤其是在较为出名的民办中学任教几年后,教学经验很丰富。

  生源之战

  民办学校的生存根本是生源,然而,生源却需要高升学率,高“成绩单”

  如果说只有一个因素能决定民办学校的好坏,那便是升学率。若要提高升学率,除了过硬的教师队伍,还需要学生较高的“成绩单”。所以,每年招生季,呼市各类民办中学便开始了抢夺优质生源的“战争”。

  每年的小升初招生中,有的学校门庭若市,有的学校却异常冷清,呼市民办中学招生工作经常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记者从呼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了解到,2014年,呼和浩特市市区民办初中学校计划招生人数7920人,截至5月14日8时,报名人数已达10516人。其中超出计划招生人数的共有8所学校,有3所学校的报名人数已超过计划招生人数的3倍以上。而未达到计划招生人数的学校就有16所,占到了呼市所有民办中学数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有5所学校的报名人数低于计划招生人数的3倍以上。报名人数最少的学校计划招生110名,而报名人数却为0。

  柴硕说,每年的招生工作,是让他最为头疼的事情。他告诉记者,虽然呼市教育部门规定,任何民办学校不得擅自组织考试,录取学生仅靠面试。但由于每年报名的学生量巨大,不得不采取考试的方式,择优录取。他说,不仅秋实中学如此,呼市很多民办学校都是如此,都在打面试的“擦边球”,为选择优质的生源,考试录取是唯一的办法。

  未来之路

  民办学校如何发展,不仅仅是民办学校的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

  在记者采访的民办学校校长中,都提到了关于民办学校长期发展的问题。

  李东桥说,目前,内蒙古民办教育相对于全国来讲,还处于落后阶段。民办学校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产物,而公办学校有国家提供教育场所,两者完全不同。现在南方有很多学校都是商人在办学,而内蒙古的民办学校大多由教师办学。所以,很多学校缺乏资金无法壮大,有的甚至半路“夭折”。

  董方成认为,目前内蒙古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是,民办高职院校因生源减少、招生困难,生存压力较大;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中小学经历一段时期的萎缩后逐步趋于稳定。一些地区对于民办学校的认识和责任不够,个别地区歧视民办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尚未得到认可,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由于民办学校发展基础薄弱,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民办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重收费、轻投入;重眼前、轻长远;重效益、轻信誉;重家长式管理、轻规章制度建设等现象。

  在董方成看来,民办学校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报记者赵新宇)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