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社区开设手工课堂 巧手居民变废为宝

26.05.2015  11:03

[ 导读 ]绣花的鞋垫、精美的钩编坐垫,还有那些人物、动物布贴画,都是居民用废弃的毛线、布片钩编、拼接出来的。每天,辖区居民都会准时来到战备路社区居委会,或跟指导老师学习,或自己制作研究,中老年居民的乐趣全部体现在这些手工制作上了。

  绣花的鞋垫、精美的钩编坐垫,还有那些人物、动物布贴画,都是居民用废弃的毛线、布片钩编、拼接出来的。每天,辖区居民都会准时来到战备路社区居委会,或跟指导老师学习,或自己制作研究,中老年居民的乐趣全部体现在这些手工制作上了。

居民能够在社区居委会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得益于战备路社区开设的手工课堂,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的是巧手居民崔锁莲。已年过花甲的崔锁莲从小就喜欢各种手工艺制作,退休后的她将大部分心思放在了布艺上,潜心研究,创作了许多漂亮的“布艺画”,后来又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小工艺品。“这些小玩意都是用一些不用的旧毛线、碎布头制作的,现在流行勤俭节约,我觉得不浪费就是最大的节约。”昨日,崔锁莲一边制作布艺画一边向社区居民介绍,她现在要制作的是两匹形态各异的骏马。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画中的马一匹在昂首阔步,一匹在腾空飞跃。崔锁莲先在纸上画出图案,接着根据剪下来的图案用布料粘贴。

“这辆‘月球车’是以前我跟张淑珍大姐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利用家里的废布头手工做成的。”在社区活动中心的一个方桌上,摆着那辆最吸引人的“月球车”。崔锁莲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我国首辆“月球车”进入太空后,她特别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而骄傲,平时就很喜欢手工的她便跟邻居张淑珍大姐商量亲手做辆“月球车”。两人先用粗铁丝做好框架,将不同颜色的布料编成粗线再进一步编织,最终制作完成,用时一周。

崔锁莲平时随手制作的小东西也不少。在她家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见到了很多用废弃品制作的工艺品、用废弃布头拼接的棉布玩具、用旧毛线钩编的杯垫……生活中一些看似废弃的物品在她的手中却再次焕发出生命的光辉。她说她平时就喜欢织毛衣,自从退休后,时间变得充裕起来,她闲来没事就为孙子、外孙织毛衣。“后来,家里剩下的毛线团儿越来越多,扔了舍不得,不扔又占地方,咋办呢?”崔锁莲说,她想了个法子,根据毛线的长短、粗细分别用钩编、针织两种手艺,把废料变身为大方实用的生活用品。拖鞋、地板袜、好玩的玩具就这样诞生了。

崔锁莲表示,社区居委会一直在倡导勤俭节约,她常常通过身边的一些小事来做到勤俭节约。在居委会的带动下,社区的一些老姐妹也都加入到勤俭节约的行动中来。“平时我们这些老姐妹聚集在一起,用废弃物做一些小玩意送给居民,现在社区里节约的风气越来越浓。”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赵钦]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