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绽放活力 守望北疆美好精神家园

12.07.2017  22:05

——我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图为瑟宾节上的“抢枢”比赛

这是一片美丽富饶的沃土,千百年来,哺育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这是一方星光璀璨的苍穹,从古至今,草原游牧、森林狩猎、渔猎及农耕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汇集、熠熠生辉;

这是一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各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保护传承发展,各民族兄弟在这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这就是 呼伦贝尔 ,一个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一方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美丽幸福的沃土……

文化的魅力体现在历经岁月更迭和时代变迁的淘洗,依然光彩夺目,引人向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亦如此律。

在呼伦贝尔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高山大河、日月行天,构成北疆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风靡民间,到少人问津,再到活力绽放,在党和政府的关注支持下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中耀眼的繁星,熠熠生辉。而其繁荣兴盛之于奋力前行的呼伦贝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衍生力”同样不容小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在体育人和非遗传承人发掘、整理记忆中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也陆续采取了在条件成熟的旗市区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依托海拉尔区呼伦小学、海拉尔一中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建成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推动民族体育项目走进校园;扶持规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组织;加大场馆建设力度,建成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呼伦贝尔市利丰乒羽健身中心等能够用于开展民族体育项目的健身场所20余家,增加全民健身场地供给;广开渠道,加强民族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和培养人才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保护、传承和发展。目前,莫旗的曲棍球、鄂温克旗的抢枢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已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森其其格等人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市遍地开花。

在茫茫呼伦贝尔草原上,蒙古族男子必备骑马、摔跤、射箭三项技能,号称蒙古族“男儿三艺”,这也是草原上举行那达慕盛会、瑟宾节、敖包会、丰收会等节庆活动上的必备节目。而骑马又不仅仅局限于竞速,还发展出叼羊、套马等多种相关比赛形式,极具观赏性、趣味性。

莫旗是中国曲棍球运动发源地,1978年中国第一支曲棍球队就是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球队为主体组建的,之后亚洲曲棍球裁判联合会的第一位女理事,中国第一位曲棍球国际 A 级裁判员,都来自这里。1989年,莫旗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曲棍球之乡”。2006年,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运动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6月,中国曲棍球协会在莫旗设立“中国莫力达瓦曲棍球训练基地”,莫旗曾创造“一个自治旗,半支国家队“的辉煌,为全国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曲棍球人才。为加大曲棍球人才培养力度,莫旗设立30多所曲棍球基点学校,将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纳入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同时,加快培养优秀的本土年轻教练员充实到教学第一线。2009年,达斡尔中学编写了首部《中学曲棍球教学》教科书,职业教育中心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也编写了曲棍球专业校本教材。此外,莫旗还编制了校园曲棍球运动项目发展“五年规划”。

哈森其其格是鄂温克族传统游戏项目——抢枢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挖掘、整理和规范、发展“抢枢”项目过程中,她和同仁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多次举办抢枢游戏培训班,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有固定场地、器具、比赛规则的竞技运动。如今,抢枢运动已经在鄂温克草原上遍地开花,鄂温克旗各苏木、乡镇都有自己的抢枢代表队,每年的“瑟宾节”都要进行正式的比赛。项目还被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并先后在全国、全区民族运动会上表演获奖。在今日开幕的第九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抢枢”被首次列为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

鄂伦春旗的民族体育是以射击为龙头,带动拉棍、掰腕、叉鱼、采集、射击、射箭、射弩、拉勾等项目竞相发展。鄂伦春人在长年的狩猎生涯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射击本领并代代相传。旗委、政府也特别重视射击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培养出的许多优秀射击运动员陆续走向全区、全国。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更是为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穿上了一层保护发展的戎装。

国运盛,则体育兴。体育文化是折射一个地区综合发展实力的参照系。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工作者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的努力,推动着呼伦贝尔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断发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传统文化焕生机 ,“衍生力”势不可挡。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具有显著民族特点的健身、娱乐活动,也是各民族经济、文化、生活形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当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焕发出耀眼的生机与活力之时,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衍生力”也势不可挡。

——推动少数民族共同进步。在我市的蒙古族、“三少民族”聚居地区,各类少数民族节庆赛事活动在一年四季如火如荼地举办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比赛项目是少数民族特有的,参赛人员也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群众,这不仅能够 深度 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其发展,更是各民族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增进友谊、凝聚力量的良好平台。

——推动全民健身项目普及。徜徉在呼伦贝尔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清晨的小区内,还是傍晚的广场旁,你都会看到一群群、一队队练习少数民族民间广场舞的身影,走进位于鄂温克旗的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和其他一些体育休闲运动场所,你经常可以看到正在学习、练习射箭、曲棍球、蒙古象棋等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人群。这些发源于田间地头、游牧迁徙、狩猎渔猎的传统体育项目,正在因其男女兼可、老少皆宜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全民健身在呼伦贝尔蔚然成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在呼伦贝尔蓬勃发展。

——推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的呼伦贝尔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各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融入各个节庆活动中,鄂伦春篝火节、新右旗宝格德乌拉民俗祭祀盛会、斡包节、冰雪那达慕等节庆活动都融入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同时也弘扬了呼伦贝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此外,各景区也在积极融入游客骑马、射箭、摔跤等可以观看、体验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在呼伦贝尔交相辉映,散发出无限魅力。

——推动对外开放。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实施的社会根基。而体育是促进民心相通最好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呼伦贝尔积极发挥地域优势,组织人员参加或承办中俄蒙国际青少年运动会、中俄蒙“奥运之星”国际青少年运动会、中俄蒙国际老年人运动会等国际赛事中的摔跤、拳击、哈日靶(蒙古族传统射箭)、喜塔尔(蒙古象棋)等传统项目,架起了三国友谊的桥梁,促进了三国的体育交流与合作,为各国之间民众切磋技艺、提高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呼和浩特又一标志性式建筑即将投入使用 亮点先睹为快
  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建筑风格新华网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
  闭幕式上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   闭幕式上新华网
带你看懂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5日电题:带你看懂少数新华网
国家级非遗项目鄂温克抢枢首次成为省级运动会竞赛项目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3日电(记者刘懿德)“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