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运动会-千人马头琴是怎样“炼”成的
新华网鄂尔多斯8月9日电(记者王靖 哈丽娜)9日的第10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现场,一支由1000人组成的马头琴表演队伍因震撼的演出获得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千人马头琴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
“是团结,是千人一条心练就千人马头琴的精彩演出,”演员斯特格勒图激动地说。“4个月来,我们都在不停地练习。有人因此中暑、流鼻血,甚至晕过去,但没有一个人说放弃。”
今年4月,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老百姓听说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现场将安排乌审旗的千人马头琴表演后兴奋异常,纷纷跃跃欲试。众多男女老少立即通过各种途径跟地方负责人报名参加表演,1000人的马头琴表演队伍就这样迅速且顺利的组成了。
“局长,我身体好着呢,我都参加过咱们多少演出啦,从没出过啥问题。”78岁的布音伊如乐曾多次找到乌审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萨仁达来,称自己不要补贴一分钱,义务加入千人马头琴表演。“我犹豫过几次,但考虑到排练过程辛苦,时间长,怕他身体扛不住,最后还是拒绝了,”萨仁达来说。
乌审旗马头琴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的美誉,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马头琴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千人马头琴表演队伍组成后,曾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过的乌审旗马头琴乐团的56名团员,负责1000人的曲目、指法、动作、表情训练。从4月开始,这1000人被分成若干小分队进行训练,期间数次召集至学校操场进行集体彩排。
“《万马奔腾》是马头琴名曲,难度非常大。加之我们放弃了坐拉方式,站着拉不说,还增加了很多表演动作,所以是难上加难。”《千人马头琴》节目编导胡雅格说,大家一遍又一遍拉,参加表演的1000人全部为真才实学。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由于排练次数太多,马头琴手大多忘了排练了多少次。有的人说40余次,也有人说加起来白天黑夜共20多天。
斯仁是一名替补演员,这样的演员共有30名,排练或演出当天如果有人无法上场,由他们来补齐1000人。虽然上不了场终归遗憾,但斯仁表示会为自己和队伍感到骄傲。
“千人马头琴队伍形成‘满天星’队形,表示各行各业的草原儿女,最后合圆有团结之意,象征草原儿女拼搏进取,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萨仁达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