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运动会】“小飞骏”为民族运动会增添色彩

11.08.2015  11:23

  原标题:“小飞骏”为民族运动会增添色彩

  这两天为报道民族运动会奔波忙碌的同时,总是被一道特殊的“风景”所吸引。在火炬传递现场,在运动员村,在开幕式现场,在宾馆电梯口,在大巴车上,在餐厅门口……随处可见身穿蓝色上衣、腰挎红色小包、面带温暖微笑的年轻人,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飞骏”。

  通过观察,记者感觉到这一群年轻人是发自内心地把志愿者工作当成一种光荣和神圣的使命,没有一丁点“应付”的意思。

  有位志愿者叫屈婷,是内蒙古大学大二的学生,当记者问她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尽职尽责时她说:“首先,我们不能愧对于‘大学生’这个称呼!其次,为一个很有凝聚力的大家庭服务,觉得很光荣。哪怕再累,当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谢谢’,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时,心里就特别高兴!”。

  今天晚上8点左右,在电梯里碰到了志愿者张斌,记者跟他打了个中国式招呼,问他“吃了吗?”他笑了笑说:“没有,还没忙完呢!昨天晚上11点多才吃上饭,今天估计也早不了。”他还和记者分享了他的收获:“我本身就是学新闻的,这两天在为媒体记者服务的同时,学到很多课本里没教的东西,很开心!”

  本届赛事共有14372名志愿者,鄂尔多斯市特聘请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志愿者指导中心等机构的31名专家和老师对志愿者们进行了志愿服务礼仪与文化、各民族风俗礼仪禁忌、突发事件应急、安全保卫知识等8门、132场次课程的培训。

  虽然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酬劳,但是志愿者们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真挚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告诉来自全国的朋友:“鄂尔多斯欢迎您!”“内蒙古欢迎您!”(民族运动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 邓玉霞)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