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理念中的民生分量——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述评之三

25.12.2016  03:06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日的内蒙古,又是一幅壮美的画卷。

  如约而至的不只是冰雪,还有一股强劲的“暖流”,她迈着温情的脚步,风驰电掣地走遍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在2500万各族人民心中播下幸福的约定。

  “暖流”发源于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发源于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民生工作的深情表述,发源于自治区新一届党委班子“以人民为中心”的深邃思考――

  “守住民生底线,就是要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工作,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这是执政智慧,更是使命担当;这是初心不改,更是昂首前行;这是庄严承诺,更是奋进号角!

  在鄂温克草原,巴彦嵯岗苏木阿拉坦敖希特嘎查党支部书记哈斯托亚开始谋划畜牧业现代化的新路子,期待以此带动更多的牧民群众致富增收;

  在首府呼和浩特,6274套公租房喜迎新主人,奋战在一线岗位的环卫工人、公交司机、轨道交通工程师等还获得了定向分配房源605套;

  在大漠戈壁深处,阿拉善左旗往返呼和浩特的航班增加到每日2班,航程缩短20分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从东到西、从点到面、从乡村到城市,一场着力增强各族人民福祉的全新征程,在祖国北疆发力启行。未来5年内蒙古的民生目标,也在党代会报告中清晰定位――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覆盖城乡、趋于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伴着飘扬的雪花,春天的脚步在内蒙古大地上清晰响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户也不能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促进就业增收,内蒙古抓住一个“增”字,斩钉截铁、一往无前

  年底了,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嘎查贫困户刘国雨开始算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收入要是都进来,离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不远了!”

  在扶贫办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刘国雨养了360多只鸡、22只羊,种了300多棵葡萄树,建起320多平方米的冷棚。现在,两口子就盼着葡萄来年挂果、冷棚开春种菜,就能摘掉戴了多年的脱贫户帽子了。

  刘国雨的期盼,是内蒙古80多万贫困人口的期盼,更是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最重要的民生目标之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头号民生工程,是沉甸甸的责任。”

  这是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党代会报告中对于脱贫攻坚的表述。短短二十几个字,已经令人对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有了相当的认知。

  再难打,也要打,而且要坚决打赢。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绕不过的“坎儿”,更是对党的执政理念实实在在的检验。

  决心与举措、责任与担当,在这个头号民生工程面前彰显无余。信心满满的内蒙古拿出了脱贫攻坚的时间表——

  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6个自治区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8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31个国贫旗县全部摘帽。

  应该说,既有的举措已经给内蒙古的脱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据介绍,2012年至2015年,累计减贫118万人,年均减贫近40万人。

  然而,攻坚战,就要有非常之举,更要有非常之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劳务输出、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建设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一系列工程在内蒙古大地上迅速推进。因户施策,量身定制,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脱贫攻坚,战至正酣。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更是为这场战役提供了澎湃动力、明晰了作战攻略: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体制机制,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三到村三到户”要求……

  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尽快步入自主发展轨道……

  严格实施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贫困退出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兑现脱贫“军令状”……

  力量已经集聚,路径已经探明,攻坚已经发力,胜利正在召唤!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气势如虹的战役,那么就业增收则是一份春风化雨的温情。同样是为困难群众寻找增收渠道,脱贫攻坚轰轰烈烈,而就业增收则“密织细缝”。

  2016年,钢城包头的一个举措,几乎吸引了全国大学生的目光。

  6月12日,“包头大学生集聚计划”正式出台。该计划提出,从2016年起5年内,集聚市内外大学生20万人左右。与之相配套的大学生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也同时公布。

  应该看到,这是包头优化内生动力、加强创新发展的务实之举。更应该看到,此举给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在新的人生起点上有了放飞梦想的机会和条件。

  这只是内蒙古编织就业创业社会体系的一个缩影。面对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内蒙古的努力一直在进行。而这种努力,从今年前10个月的数据中就可窥见一斑--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5.20万人,通过各种就业渠道援助就业困难人员5.16万人,城镇技能培训12.7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53.27万人……

  大好的态势如何延续?就业创业的体系如何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如何更上层楼?新一届自治区党委班子显然已经深思熟虑、成竹在胸。

  “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努力使人人都有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机会”“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回答的是群众最普遍的关切;一条条务实的举措,凝聚的是“民生为大”的执政考量;一个个充满温情的表述,带来的是全区上下万众同心、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心。

  就业路上,我们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