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成了村民们的绿色银行

14.04.2016  12:46

  “10年前我们这儿一刮风连眼都睁不开,漫漫黄沙,有时候一觉起来,沙子堆得连门都推不开。现在可不一样了,就是春季刮大风也见不到多少沙子了,满眼全是绿色,去年仅种植沙柳一项我收入了6000元……”抚摸着嫩绿的沙柳条,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哈拉以更社的村民刘挨难以掩饰喜悦和感激。

  今年64岁的刘挨从10年前开始种植沙柳,一锹一锹地挖坑,一棵一棵地栽种,很多时候半个月的辛苦被一场大风刮得无影无踪。风沙过去,刘挨扛着铁锹又来到沙滩上……那些曾经的苦涩记忆让刘挨至今难忘。如今,刘挨已经拥有200亩的沙柳地,这就是他的“绿色银行”。

  沙柳是沙区特有的灌木树种,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每隔3到4年必须平茬一次,萌蘖更新。所以,每年冬春季节,刘挨就要把长到3米多高的沙柳从根部割掉,再让新的沙柳长出来。为了保护环境,刘挨采取移动平茬的方式。而同村的武永强也拥有着近200亩沙柳地,他和刘挨还有许多的村民一样,分外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环境和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

  因为村里沙柳多,再加上村民肯吃苦,村民收入大多都不错,村里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到了冬闲的时候也选择回村平茬沙柳,卖个好价钱。现在东达集团专门在村里设立了沙柳收购点,村民就近便能卖到现钱。而东达集团收购沙柳主要用于刨花板的制作,年产值10万立方米的刨花板项目每年就可用掉30万亩的沙柳,极大地提高了沙柳的效益,而每吨240元钱的价格也给沙柳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让沙柳成了村民眼中的“绿色银行”。

  多年来,该旗坚持宜林荒沙到户治理,谁造谁有,长期不变,深入持久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到目前,累计治理沙化面积170万亩,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多赢之路。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