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共享沙漠经济——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侧记

31.07.2017  04:12

  7月的库布其沙漠,甘草吐翠,青杨挺立。在这里,正在举行的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当日,从国内外政要、企业精英到学术界翘楚,汇聚一堂,共享沙漠经济盛宴。从不毛之地到绿色屏障,这片“死亡之海”的重生之路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

  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信,让现场气氛迅速升温。大家热烈讨论,对于“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严重地区防沙治沙合作、生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除贫困等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表达了殷切期望。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里约+20”峰会秘书长沙祖康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同时,特别强调绿色发展,这无疑极具前瞻性。所谓绿色发展,就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形成多赢的格局。库布其的治沙模式,正是对绿色发展内涵的完美诠释。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感叹库布其的巨变:“沙漠意味着环境的恶劣、资源的贫瘠和居民生活的困苦,但中国的库布其沙漠不一样,这是一座绿色的、有希望的沙漠。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王涛认为,库布其治沙与绿色发展的模式,同以往的生态治理相比,在机制体制上都有很大改变。亿利资源集团近30年的治沙历程,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把生态治理转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社会担当,这是环保事业中的一个创新之举。

  大家一致认为,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不仅是自然生态领域的热点难题,更严重影响着全世界消除贫困、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有360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全球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全球110多个国家遭受荒漠化的影响,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十几亿人口长期饱受风沙之患。

  “库布其人另辟蹊径,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库布其模式——科技带动企业发展、产业带动规模治沙、生态带动民生改善。”在大家的发言中,这是与会代表们谈及最多的话题。

  在黄沙与绿洲的长期博弈中,库布其人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家园。从买油需骑骆驼行走数日的“游沙民族”,到学会种植甘草改善土壤,通过生态光伏产业实现生态与能源的良性互动,当地农牧民在治沙实践中逐渐摆脱贫困,创造了宝贵的生态财富。29年来,他们在亿利资源集团的带动下,共同治理库布其沙漠6353平方公里,让只有星星点点绿意的库布其沙漠,披上了三分之一的绿装。降水量显著增加、沙尘天气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库布其成为全球首片被整体治理的沙漠,10多万沙区百姓摆脱贫困,真正实现了绿富同兴,被联合国授予“环境与发展奖”“全球治沙领导者奖”。此外,联合国还在库布其设立了“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

  荒漠化防治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事业,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研究与不断探讨治理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在当晚举行的2017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土地生命奖”颁奖仪式上,印度流域组织信托、联合国环境署与苏丹实际行动组织以及来自中国的潘迎珍女士获此殊荣。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表示,“土地生命奖”获奖者的成功案例表明,恢复退化土地可以解决因荒漠化而被迫迁移的问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家庭和地区受益,也提高了人类对气候变化及环境变化的适应力。

  荒漠化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被确认为实现联合国2030荒漠化零增长和实现相关的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和机制。同时,参会代表们一致认为,中国在库布其创造的“治沙—生态—经济—扶贫”平衡驱动发展的生态修复模式是“治本良策”,成效显著,为对抗荒漠化的大规模行动树立了典范。库布其模式对荒漠化治理的理念、机制和技术创新,是可复制、可持续的,建议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世界各地饱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推广。

  本届论坛成果丰硕,共达成了16项共识。这不仅令长久奋斗在防沙治沙战线上的人们备受鼓舞,更是全球荒漠化治理的一个新起点。通过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库布其模式将走向世界,与世界共享沙漠经济。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

[责任编辑 杨文娟]

库布其沙漠实现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0日电(记者王靖)内蒙新华网
治沙20年 内蒙库布其沙尘天气次数减少95%
    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向库布其沙漠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