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十连跌”,到底有没有实惠?

27.12.2014  12:13

漫画:拖累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12月26日,车辆在北京宣武门附近的一家加油站加油。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油价一降就提税,是不是有点“任性”?

本来哼着小曲准备油价连跌去加油的车主,发现半路却杀出个“成品油消费税”。11月29日和12月13日,我国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两轮上调。第一次上调是完全抵消了油价下跌,第二次则是减少了降价的幅度。

在油价下跌的预期下,一降油价就提消费税,是不是有点“任性”?是不是心血来潮、随意而为呢?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说法,目前国内成品油消费税税负水平明显偏低,不利于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利用石油资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整旨在进一步加强消费税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力度,合理引导消费需求。同时,兼顾了宏观调控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选择在油价下行时实施,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

尽管如此,针对消费税的上调,仍有两个疑问待解:

一是远期负担和承受能力。财税部门也提到,这两次提税借助了油价下跌的“窗口期”。但不少消费者认为,消费税毕竟是作为税收“固化”下来了,如果以后油价节节攀升,这些负担会不会也被“固化”下来?

有人拿欧洲较高的成品油消费税说事,但不要忘了,人家是高税负、高福利。人们期待,财税部门对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品油消费税使用情况晒一个“明白账”。

二是消费税到底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既然提税是为了节能减排,那么要先回答两个问题:首先,汽车等成品油消费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值”具体是多少?其次,企业和居民成品油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是涨价对于抑制不合理消费、引导消费需求的量化分析。

税收决策的科学性至少应当体现在定量分析上。没有定量研究,那么提不提税、提多少的随意性,造成公众对于提税“任性”的质疑也难以消除。在油价下跌的背景和预期下,提税的节奏和决策的公开透明,对于引导消费的作用不容忽视。

    油价“十连跌”,到底有没有实惠?

大到物流运输,小到服装食品,油价的涨落,和百姓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客观来看,油价“十连跌”还是给普通公众带来相当的实惠的。

相比于7月之前,这轮“十连跌”首先能为车主省下不少油钱。如果按照“十连跌”每升累计下调1.63元、私家车每月行驶1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计算,每月节省的汽油开支约为130元。

同时,油价“十连跌”对整体交通物流成本的影响是直接的。以年跑10万公里、百公里油耗为38升柴油的重型卡车测算,柴油价格十连跌累计下调2元/升计算,一年车主可节约燃油成本超过7万元。

此外,原油价格下跌对于物价也有传导作用。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分析说,原油下跌对于物价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石化生产原料实现的。以涤纶为例,其产业链途径是原油-石脑油-MX-PX-PTA/MEG-PET-涤纶,原油价格波动将呈现出逐级递进的成本传导关系。

但是,这种传导作用并非立竿见影。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以原油为原料的下游行业将会受益,但是其成本传输有一个滞后,估计明年一季度才会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