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

07.12.2015  09:05

  ◎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2013年3月19日

  商汤王向伊尹问政时,伊尹回答:“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最后,商汤王听了伊尹的治国方法,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老子在写作《道德经》时把“治理大国就像伊尹做菜”这个故事被概括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古语向世界说明了自己的治国理念。而且“用典”灵活,把“治大国若烹小鲜”改为“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字之差,更方便现代人理解。

   如何理解“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其核心是用烹饪比喻治国,“烹小鲜”不能随意翻动,作料要恰到好处,火候要掌握得当,要尊重烹饪的规律,否则就会或烂或焦,或咸或淡。治大国也是这样,不能朝令夕改乱折腾,不能操之过急求政绩,也不能懈怠马虎不负责任;治大国要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尊重规律,科学施政。

  习近平总书记用“治大国如烹小鲜”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颇有深意:“烹小鲜”是日常生活小事,尚需要用心、尽心方能做好,“治大国”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更需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所以要用“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依靠人民完成人民交付的重托。执政者做出的任何决策,都要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尊重社会的自然秩序,尊重民心民意。“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一种战略思维,即把握一种治国的火候;是一种辩证思维,即一分为二的科学施政。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一种战略思维

  我们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再到“四位一体”发展布局,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十分严峻,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新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五位一体”布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大国”的宏观战略思维。

  “五位一体”总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项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个总布局,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部署中国的发展,从整体上把握了我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宏的战略思维,火候恰到好处。

  “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求在政治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都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带头做的,他在加强中央政治局建设时要求中央政治局要带头坚持集体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也指出“有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一套比较有效的工作机制,大家各负其责,共同把工作做好。”“一把手”是一个乐队的指挥,要善于把“多种声音”协调为“一首乐曲”。“一把手”要有容人之气度、纳谏之雅量,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确保党委班子认识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从而使集体决策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利益。 “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求在经济发展上统筹全局、兼顾重点、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全面发展。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简单地看问题,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必须学会“十指弹琴”,不能顾此失彼。发展要看GDP,但不能唯GDP,发展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社会稳定、民生问题之间的关系。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金山银山买不来绿水青山,但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一种辩证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的辩证思维。

  “治大国”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保持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治大国”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治国理政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方面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局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治大国”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措施的协调性。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

  “治大国”要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定要拿出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第一位的。同时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

  这几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体现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深刻揭示了治国理政的内在规律,体现了巨大的政治智慧。 (执笔人:杨俊平)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