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黄河行】治沙能手董研生,最最亏欠的是家人

08.09.2018  14:41

董研生  全媒体记者 李艳红摄影

  全媒体记者 记者 李艳红

  黝黑的皮肤,一双粗糙、关节弯曲的大手,他就是董研生,今年51岁,上世纪90年代初从乌海农林技校毕业,被分配到乌海市治沙林场(现乌海市治沙站)工作,这一干就是29年。

  9月6日,记者见到了董研生。

  熟悉董研生的人这样评价他,从一名学生成长为既具有林业专业技术知识、又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的绿化事业中,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2013年,董研生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荣誉称号。

   治沙能手

  刚参加工作,治沙林场就成立了“青年治沙突击队”,董研生第一个报名参加,“我家有农场,从小跟着父母学种植,比别人有实践经验,并且我又学了相关专业,理所应当要深入造林一线。

  几年下来,流沙得到有效治理,遇风起沙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见这里有了成效,董研生又主动要求参加“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再一次投身到造林一线……

  在沙漠里种树需要有耐心、有恒心。董研生说,在沙漠里种树、修路可不像在平地上,也许今天修好,明天就会因各种原因遭到破坏,如果光种树,不懂维护,“树说没就没了”。

  1996年,治沙林场培育新疆杨苗木效果不好,出苗不齐、长势不良,了解情况后,董研生又回来育苗。他利用农林技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请教技术人员,研发了倒置法育苗技术,结果当年苗木出苗率达到80%以上,而且苗木生长健壮、整齐。

  三年后,苗木出圃率和一级苗出苗率均创造治沙林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治沙林场的每棵树下几乎都有董研生的足迹,他能说出每一片林木甚至每棵树的树龄以及林木病虫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

  “树木像人一样,总打交道,就能了解他们的习性。”董研生说。

   不合格的父亲

  然而在种树、治沙方面是能手,可是在提到对儿子身上下的功夫时,这个不爱多言语的汉子红了眼眶。

  说起儿子,董研生又是骄傲又是愧疚。

  儿子从生下来,董研生几乎就没有陪过孩子,29年中,董研生几乎没有休息天,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出发,天黑回家,中午饭自带干粮。

  “这么多年多亏了媳妇,在孩子身上,我从没帮过一把手,媳妇也为了照顾好儿子,从没参加过工作,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了。”董研生说。

  不过,懂事的儿子让董研生更加安心投入工作。从小儿子都名列前茅,高考以630多分的成绩考到电子科技大学。

  在选择专业方面,董研生建议儿子选择治沙种树方面的专业,可是他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儿子的拒绝。“也许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在家人身上投入过精力,让儿子感觉到了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所以我能理解儿子。”董研生再次红了眼眶。

  董研生就一个孩子,这么多年让他最痛心的是,“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有陪孩子到游乐场玩过,没能给孩子一个灿烂的童年,而唯一能弥补这么多年缺憾的,是我把儿子送到了大学校园里。”董研生长吁一口气说道。(完)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