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天下无“老赖” 内蒙古法院系统厉兵秣马宣战“执行难”

12.04.2016  09:33

    官司打赢了,钱却要不回来。“老赖”们拒绝执行法院裁判的现象,成为社会“顽疾”,影响法律的权威和“司法为民”带给百姓的获得感。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两会上的报告掷地有声:“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强音!

    与之相呼应,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也擂响了向执行难宣战的鼓点:2016年,必须将全区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中所有立案时间半年以上、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基本清理完毕。

    执行难,究竟难在哪里?

    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区各级法院坚持严惩规避执行行为,执行工作的力度和措施不断加强。但是,破解执行难问题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全区法院仍有近40%即5.7万余件案件未执结,执行难仍然是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执行难,难在哪里?一位从事执行工作近20年的老法官介绍,“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是症结所在。

    准格尔旗人民法院院长邱晓丽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受民间借贷危机影响,鄂尔多斯市大量经济纠纷案件涌入法院,部分被执行人通过提前转移存款、房产、车辆或者办理假离婚、制造虚假诉讼、虚构债权债务关系等手段逃避或规避执行,一些被执行人甚至无视法律尊严和生效裁判的权威性,公然阻挡执行人员查封或保全财产。

    准格尔旗人民法院执行一局沙圪堵执行室主任刘方说,基层法院信息化手段不够完善也造成了执行难。我们常常撒开人马去找被执行人行踪,去相关单位查寻被执行人可能存在的存款、房产、车辆等信息,耗时费力。现在部分基层法院一个法官一年要办300多个案子,这样怎么能跑得过来?

    市场交易风险也是引发执行难的重要原因。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王旭军介绍: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申请执行人没有对市场风险进行适当评估,对交易对方的履约能力没有进行摸底,纠纷发生后,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根本无财产可供执行。去年全区约有3万余件案件无财产可供执行。

    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引发的执行难,是许多基层法官嘴里的高频词。目前,失信主体多元化,失信手段多样化,多头开户、多块牌子一套班子、脱壳经营等逃避执行的手段频出,而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被执行人恶意拖欠、逃避债务的违法失信成本较低,是失信行为增多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执行难的背后,除了地方保护、部门利益、司法行政化等体制流弊外,协作部门不能很好配合,部分执行人员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执行失范问题时有发生。

    因此,一套严厉有效的责任机制,成为解决执行难的关键措施。

    打硬仗,底气从何而来?

    “法官,我来交钱了。”鄂尔多斯市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总李某在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主动找到承办案件的法官,请求法院将自己的名字从“老赖”名单上划掉。纳入“黑名单”后,李某在出差过程中无法乘坐飞机、高铁,为了业务,他不得已自己开车往返于鄂尔多斯和北京之间。

    渐渐织密的失信执行人惩戒网络,压缩着“老赖”们的生存空间。从2014年开始,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通过报纸、电视、户外大型显示屏等多个平台,公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使“老赖”在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受到信用惩戒,乘坐飞机、买房买车、旅游度假等高消费行为受到限制,以此倒逼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去年,媒体公开失信被执行人47226人次,限制高消费208人,限制出境17人。截至2015年10月,有3008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

    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破解执行难有了技术支持。2015年7月和9月,全区各级法院分两批全部建成单机查控室,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接成功,实现了全国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在自治区的全覆盖。2015年8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自治区信用信息中心实现网络对接,并定期通过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中心平台,向相关联动单位推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建立健全了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机制。2015年,通过查控系统,冻结被执行人存款3.94亿元。

    联动机制的完善是我区宣战执行难的“撒手锏”。2015年4月,北京、内蒙古、湖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院联合签署了《关于建立异地执行相互协作协助工作机制备忘录》,切实解决异地“执行难”的问题;2015年9月底,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自治区发改委、公安厅、工商局和呼和浩特铁路局等9家单位会签了《内蒙古自治区“构建诚信、惩治失信”合作备忘录》,将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2015年底,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又与自治区公安厅等21家单位达成共识,形成多元化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

    3月24日下午,扎赉特旗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大厅里人头攒动,随着点钞机的飞转,农民工李长生和他的30位工友领到了盼望两年的工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2015年,我区重拳出击,惩治“老赖”,对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判刑144人、拘留7153人,由此形成的强大震慑,营造了“老赖”不敢赖的社会氛围。

   撒天网,“老赖”哪里遁形!

  3月9日,赤峰市法院“执行年”专项活动推进会召开。全市12个基层法院“掌门人”齐聚红山区,“论剑打逃治赖”,以“春雷行动”“霹雳行动”“攻坚行动”3个专项行动为依托宣战执行难。推进会上,12名旗县区法院院长签订责任状,誓师全力以赴完成“执行年”活动任务。

  兴安盟利用法院专网实现远程视频开庭,为贫困当事人节省开支,提高办案效率;开展“让审理者裁判,让公正者司法”活动,对一年中有两件案件评为不合格的办案法官,进行诫勉谈话,有3件案件不合格的办案法官,离岗培训。

  今年2月,准格尔旗人民法院针对当地金融借贷案件增加、涉及标的额大的情况,成立金融案件执行局,探索精细化审理模式,将更多的司法资源投放到涉及“多人担保”“复利”“新贷还旧贷”和因放贷程序而引起的疑难案件中。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要求,各级法院 “一把手”必须亲自上阵、亲自指挥、亲自协调,尝试采用集中执行、交叉执行、公告悬赏令等措施,加强对被执行人的威慑。

  牵住信息化的“牛鼻子”,破解执行难就能“四两拨千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金柱介绍说:“今年5月底前,全区各级法院将全部建成执行指挥中心。使执行指挥系统真正发挥上传下达、实时监控、异地调度、快速反应的作用,推动执行实施工作全国‘一盘棋’的格局尽早实现。同时,争取实现与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工商、国土、住建、证券、公安等相关联动单位的网络查控合作,实现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全方位查控。部署全区法院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与最高法院全国执行案件流程节点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对全区三级法院从执行立案、财产查控、财产处置、款物分配、结案审批等各环节的有效控制。

  建立涉民生案件执行常态化、随时性、优先性工作机制;创新执行举措,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在12个盟市分别确定一家“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示范法院”。自治区各级法院宣战执行难高招频出,展示着让生效裁判切实“变现”的决心和对诉讼群众企盼获得感的强力回应。

  破解执行难,这是一场依法治国的硬仗,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刮骨疗伤的决心。下一个春天,人们期待着:天下无“老赖”,世上皆诚信!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