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各族各界浇铸团结基石携手共同发展
回民区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24日电(史叶 陈耀耀)走在回民区,处处可以看到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动人画面:汉族大嫂下楼买菜,总要问问对门的蒙古族姐妹需要捎点什么,回族奶奶在院子里乘凉时,总喜欢逗一逗婴儿车里咿呀学语的维吾尔族小宝宝,热心实诚的汉族媳妇搀扶着回族婆婆晒太阳……这些场景,让人深切体会到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相互沟通的浓浓的民族情谊。
近年来,回民区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民族宗教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倡导“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为全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民族团结的典范之一。
“三个离不开” 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入住穆斯林老年公寓的老人其乐融融。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友谊巷社区翔宇花园小区内有一处标志性的景点——静思亭。每到夏天的时候,居民们三五成群的在这里聊天、喝茶、休息,“这个凉亭是由汉、回、蒙等几百余名居民自筹资金,自行修建的。”凉亭修建的发起人之一-麻大爷感概万分,“短短一个星期,居民们就自愿捐款几万元。施工的过程中,居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各显其能。”
“我更愿意将它看作是汉、回、蒙等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珍贵友谊的一个见证。”参与修建的马大爷至今仍然怀念那段日子,“参与修建的是一支由汉族、蒙古族、回族等不同民族的热心人组成的队伍。修建凉亭的过程中,很多汉族朋友觉得我们辛苦,考虑到我们饮食上的禁忌,为了表达心意,主动买水果给我们,那段情谊,暖和。”
这样的小区只是回民区各族居民互帮互助、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和睦相处的景象的一个缩影,这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小故事,组成了一首首民族团结之歌。
“回民区共有户籍人口237714人,包含了汉、蒙、回、满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计50403人,占全区人口的21.2%。其中,回族人口约占全市回族人口的60%,是一个回族聚居区。”回民区副区长弓克介绍,回民区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倡导“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始终把民族宗教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据介绍,回民区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统战、宗教、公安等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统一领导协调全区的民族宗教工作。根据民族宗教工作三级网络机制的要求,配备了统战员、民政助理员和宗教工作联络员,同时建立健全了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民族宗教工作问题排查制度、宗教界人士走访谈心制度、宗教活动场所政治学习制度和宗教动态信息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逐步形成了一套组织健全、分工明确、上下联动、信息反馈及时的民族宗教工作体系,平时注重把握工作趋势、特点和规律,遇有苗头性民族宗教问题和突发事件时,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均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时间赴一线开展工作,确保积极稳妥、有理有据、合情合法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
回民区开展文化惠民进社区活动,表演歌舞《祖国,赛俩目》。
回民区宣传部长王志强介绍,此外,回民区还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教活动,“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观念深入千家万户,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据了解,回民区还大力开展了民族团结“和谐社区、和谐机关、和谐企业、和谐家庭”的创建活动,自“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活动开展以来,回民区共召开20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累计表彰517个先进集体、842个先进个人。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团结、进步、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在全区蔚然兴起,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发展成果更加显著。回民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受到了自治区、呼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于2007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