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探索干旱寒冷地区园林城市之路

21.08.2015  12:33

祖国北疆边茫茫戈壁滩蓝天白云下绿色风景线

二连浩特市探索干旱寒冷地区园林城市之路

努力打造祖国北疆绿色风景线

  “天蓝地绿,人有精神”一位游客这样描述祖国北疆二连浩特留给他的印象。这八个字,确实道出了二连浩特的自然与人文风貌特征。如果说“天蓝”是上苍所赐,那么“地绿”绝对是守边戍疆的人们长期与恶劣自然抗争的杰作。如果你没有来过二连浩特,你很难想象这里的自然环境有多么恶劣。当你看完下面这些数据,你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才会被他们的顽强与坚韧、执著与乐观所深深感动。年均降水量仅142毫米,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2倍还多,高达3232毫米。地表无径流,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口不到十万的小城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城市水源地远在市区56公里之外。砂砾土壤、白垩纪地层,一些地段终年寸草不生。然而,就是在如此干旱少雨、严重缺水、土地贫瘠之地,全市绿化率36.5%,常住人口公共绿地人均占有面积19.78平方米,2014年被评选为自治区园林城市。

  近年来,二连浩特市围绕自治区关于做好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城市绿化工作作为对外展示形象,对内惠及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克服各种困难,加大规划设计、树种选育、节水浇灌、资金保障和后期管护方面工作力度,探索干旱寒冷地区园林城市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祖国北疆绿色风景线。

  坚持规划先行构建绿化格局

  “以前绿化缺少规划,没有规模,不上档次。”“原来哪有这么多树啊!”“现在从林子外面经过都感到可凉可凉的。”“风明显小了,沙子也刮不起来了!”一些正在奥林匹克主题公园晨练的老二连人向笔者讲述过去和现在的绿化带给他们的感受。

  这些年来,二连浩特市坚持规划先行,把绿化指标作为一项硬指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城市整体进行规划设计时,超前谋划城市绿化空间布局和指标控制,为今后城市绿化预留充分发展空间。

  同时,在建设与改造大规模绿地过程中,聘请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种植观赏苗木、建造长廊楼阁、铺设健身甬道、营造水系、设置雕塑等,改变过去绿地建设色彩单调、功能单一、层次简单的状况,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等多样化需求。

  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城市及口岸出入口、主要街路及景观大道、主题公园及广场为主的点线面相衔接绿化格局,构建起乔、灌、地被相结合的多层次植被体系。

  坚持适地适树选育乡土树种

  “以前也种植过一些名贵树种、花卉,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适地适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绿化成本,取得长久效果,赢得市民认可。”一位多年在园林部门工作的人员说。

  二连浩特市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抗旱耐寒的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目前,全市绿化树种主要有白榆、沙柳、沙枣、丁香等。其中,榆树约占绿化树木总数的75%,树木总体成活率在95%以上。

  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支持企业在赛乌素投资1500万元建设苗圃基地,让绿化树木从幼苗阶段就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自2014年以来,该基地累计培育各类苗木约5万株,有效地保障了城市绿化需求。

  此外,对部分土壤条件差的绿化地段,采取换土的方式改善土壤条件,将原有土换成腐殖质占66%、沙质土占30%和粘质土占4%的中性熟土,从根本上保障此地段植被生长需求。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树木林立,充满无限生机。

  坚持集约用水推广中水浇灌

  “中水”被誉为“城市第二水源”。在视水如金的二连浩特,利用中水搞绿化,是解决用水高峰期城市绿化与生产生活争水矛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城市绿色环保双赢的重要途径。自2008年以来,二连浩特市累计投入约1.2亿元建成了污水处理中心及再生水(中水)利用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5万吨,日回用中水能力达1.25万立方米,再生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符合城市绿化用水指标要求,有效地保障了绿化用水。

  与此同时,推动实施中水浇灌全覆盖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中水绿化管线112.29公里,占全市绿化灌溉的95%。今年计划安排1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水管网改造及新建工程实施,届时全市绿化将实现中水浇灌全覆盖。

  为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大力推广节水绿化技术。量身定制植被浇灌制度。根据不同植被在不同地段各自生长阶段的用水需要,动态制定用水参数,并据此适时有效地安排浇灌。

  此外,采用覆膜和滴灌、渗灌及喷灌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既保障了植被生长又节约了水资源。据测算,与管灌方式相比,年可节约绿化用水四分之一。以2014年为例,全市绿化节约用水约52万吨。

  坚持多元投入 强化资金保障

  城市绿化基础设施建设、苗木培植管护、公园广场改造等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二连浩特市地方财力十分有限,属于保运转财政。保障充足稳定的建设资金成为绿化工作的头等大事难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攻坚克难,方能成就大业。面对困难,二连浩特市委、政府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转变思路,创新举措,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投资为辅的多元资金保障机制。

  一方面,政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自2013年以来,政府每年安排绿化专项资金约占当年城市建设“大盘子”的23.4%,最高达到31.8%。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城市绿化。吸引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圣水庄园2家专门从事园林绿化、苗木培育的企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充分利用企业资金和专业技术优势。

  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奥林匹克公园和恐龙广场、伊林景观大道等主题公园及广场和景观带8处,正在建设天鹅湖湿地公园和戈壁自然生态公园。

  坚持共建共享创新管护机制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句话用在城市绿化上同样有道理,尤其是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绿化管护工作更加重要。除了应对自然条件给绿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要防止一些人为破坏。以前,一些商铺砍掉门前树木扩展门面,有些饭馆随意往树坑倾倒污水和垃圾,个别人甚至砍树作柴,诸如此类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

  为杜绝此类问题,二连浩特市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创新广泛参与的绿化管护机制。首先,强化园林部门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园林绿化巡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植、驱虫、防寒等管护措施。

  探索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有奖举报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度,协助职能部门有力打击破坏城市绿化的各种行为。

  同时,参照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园林部门与相关商铺、企业签订门前绿化成果维护义务责任状,共同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建设成果。

  祖国北疆边,茫茫戈壁滩,蓝天白云下,绿色风景线。把自己发展好了、建设美了,是最好的名片!至此,二连浩特市又多一张名片,一张绿色名片。 (通讯员:刘艳霞 赵家楠)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