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纪实

12.03.2015  11:20

  “我们是从王元地整村迁移过来的,以前的河滩盐碱地不能种植,搬到这里来,政府给建起了温室,还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邓文彪说。村民贾玉峰也跟着说道:“如今,我们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收入也多了,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3月6日,记者来到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的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实地采访了见证村庄整体变化的村民们,也随着他们一起感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建设农区宜居环境

  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始建于2004年6月,辖区内居民1618户4158人,村庄占地面积10000余亩。

  几年来,海勃湾区不断加强和完善农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不仅对村庄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种植了树木、花卉、草坪,还为村民新建了垃圾房、垃圾池、垃圾箱、水冲式厕所、垃圾转运站等,并配备了垃圾收集车、清运车、洒水车,切实改善了村里的公共卫生环境。

  此外,团结新村还制定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建立健全了《村环境卫生暂行办法》、《环卫监督员职责》等长效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和考核力度,并聘请卫生监督员严格落实相关考核制度,确保村内环境常年洁净;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农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自觉整治环境卫生,为文明创建筑牢了基础。

  走在团结新村的大街上,统一的建筑风格和色彩、平坦干净的马路和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都在向人们展示着这个村子与众不同的风采。

   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为了提高农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团结新村不断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日光温室1200栋、合耕地986亩,形成了以蔬菜、葡萄种植为主,花卉、养殖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山林合作社的智能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了正在培育的蔬菜和花卉幼苗,映入眼底的是一片翠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全村共有3家农业龙头企业和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有634户居民加入了农业合作社。此外,千里山镇还引进了投资6.5亿元的农业产业项目,可实现新增就业3000余人。

  几年来,千里山镇积极改善民生,针对村民出行难、出行费用高的问题,与上级部门协调,将团结新村至城区的公交费用由4元调至1元。特别是近两年来,团结新村新修建街巷道路12.7公里,实现了户户通公路;为全村主干道、村委会、文化广场安装100余盏风光互补节能路灯,为夜间劳作、出行的居民带来方便,同时满足了居民茶余饭后开展文体活动的需求;实施了“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引黄入村工程,使农户夏季蔬菜种植缺水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些民生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了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活跃村民文化生活

  为了丰富农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海勃湾区为团结新村新建了84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且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团结新村成立了“忆青春”文艺队,固定成员达100余人。有了自己的文艺队,也配备了照明、音响等硬件设备,村民们便每天早晚跟着队伍跳广场舞,每逢节假日还积极参与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村民在劳作之余带来一丝休闲和放松。

  记者采访的当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十六,也是当地俗称的送神日,村民们一早便集中在了文化活动室门前,参加或观看精彩的文化节目。一时间,欢快的锣鼓声、喜庆的大秧歌以及村民的欢呼和掌声充斥了整个村落。看着村民们洋溢着欢乐和幸福的笑脸,记者不禁深受感染。千里山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我们的习俗,正月初八是请神日,十六是送神日,这八天里,我们每天都组织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村民们每天都是在这样乐乐呵呵的氛围中度过的。” (记者毕晓敏)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