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念好“产业经” 铺好“富民路”

26.04.2016  12:21

  又是一年山水绿,春耕种植正当时。

  近日,记者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巴音乌素村的田间地头看到,村民们正在田地里翻地、种植果树苗,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今年,巴音乌素村流转的6000多亩土地将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在乌素村民小组,66岁的村民蔺发祥正在流转的田地里忙着栽种西梅树苗。在土地流转前的几十年里,他和其他村民一样依靠传统农业种植,成本高、收入低。蔺发祥说,今年,村里动员大家搞土地流转,并引进了专业农业公司集中经营,他将自家的12亩土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给了农业公司。这几天,公司种植西梅缺人手,闲不住的他便主动报名加入,每天还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

  “以前种地,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土地流转了,除了能拿到土地流转的收益外,还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打打工,一天挣个一百七八十块钱,一个月就是好几千。”蔺发祥一边忙着种西梅苗一边给记者算着土地流转后的经济账。

  海勃湾区从2014年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农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作为海勃湾区农业主战场的千里山镇,一直以来还沿袭着传统的耕种方式,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区劳动力被捆绑在土地上,土地利用率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不仅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区居民的增收致富。

  今年,海勃湾区在高质量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将“十个全覆盖”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对农业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农区土地流转,按照节水、节地、高效利用的原则和“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的建设模式,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农区生产工厂化。

  结合沿黄生态文明旅游产业带规划建设,海勃湾区将位于最北端的巴音乌素村的农业产业定位为发展光伏设施农业,引进了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南农生态科技公司发展鸟巢光伏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与光伏发电复合经济模式。同时,海勃湾区依托引入的农业公司,将旅游与种植产业相结合,打造薰衣草、西梅和菌草种植基地。

  记者在南农公司鸟巢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几台大型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在南农公司1100亩西梅种植基地,村民正在种植西梅树苗,预计4月中旬完成苗木种植。

  “这些西梅苗木是根据乌海土壤性质、气候等特点嫁接培育出来的。从3月底开始,公司就指派技术员进行现场跟踪指导种植,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南农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海仁介绍说。

  南农公司立足发展经济价值高、景观效果好、绿色环保型的现代高效农业,计划在巴音乌素村打造以水产养殖为主,鸟巢温室及雾培蔬菜、瓜果种植为辅的农业全产业链,除1100亩的西梅种植基地外,公司还将投资3000万元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和创新实验于一体的鸟巢现代农业观光园。观光园由鸟巢观光区、海防教育体验馆、民族风情园、果树种植区、人工湖、休闲广场和游船码头组成。其中,鸟巢观光区由一座大型鸟巢温室和七座大小不一的小鸟巢温室组成,实际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鸟巢温室内立体布置现代农业设施。

  张海仁介绍说,鸟巢观光区内的一座大型鸟巢温室占地10亩,高达28米,采用立体式智能雾培技术种植蔬菜、水果,其产量相当于180亩普通温室的产量,可以实现蔬菜工厂化生产。

  “这种温室的施工期较短,目前正在平整土地,计划4月中旬施工材料进场,预计8月份可建成投入使用。”张海仁说,鸟巢现代农业观光园对劳动力要求不是很高,能够提供300至500个就业岗位,基本可以解决巴音乌素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公司前期平整土地还租用村民家里的农机具,这样既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又可以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

  “乌海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所以我们来到乌海,努力打造一个精品农业平台,并且在周边推广,同时把一些科研基地放在乌海,有助于提升乌海农业发展水平。”内蒙古南农生态科技公司法人田国满介绍说。

  今年海勃湾区在整体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同时,结合地区实际,全力打造沿黄生态文明旅游产业带、海北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两个亮点,以此来带动提升“十个全覆盖”工程整体水平和档次。(记者赵永强)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