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区建起保鲜库 拓宽致富路

17.03.2016  11:57
  村庄美了,以前的脏、乱、差不见了,绿、净、美走进了村庄;住房条件改善了,家家都住上了安全房;坑洼不平的土路成了过去时,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看着经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洗礼,变得一天比一天美丽的村庄,住在赛汗乌素村黄河村民小组的居民刘厚忠心里特别欢喜。而更让他高兴的是,政府为村民建的保鲜库,让自家的葡萄实现了反季节销售。

  黄河村民小组以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海南区在黄河村民小组新建了2000平方米有机绿色农产品集贸市场,并建有600平方米的保鲜库,可存放葡萄40万斤。

  正是有了这样完备的农产品销售、存贮中心,刘厚忠家的葡萄才能“囤”起来,不愁卖。

  刘厚忠已经从事葡萄种植三十多年了。2015年秋天,由于地区葡萄丰产,刘厚忠家八亩葡萄的销售出现了困难。看着成熟的葡萄“养在地里没人识”,刘厚忠还挺犯愁。好在当年村子里的葡萄保鲜库已经建起来了,他就把葡萄“藏”了进去,葡萄销售的高峰期一过,赶着年前,他家的葡萄就销售一空了。

  “我在保鲜库里一共存了220件葡萄,由于避开了卖葡萄的高峰期,等到快过年时,一件葡萄五十元钱,全卖完了。算算账,存在保鲜库比我秋天卖葡萄的收入还能增加一点。要是没有保鲜库,我这葡萄也只能眼看着烂在地里了。”刘厚忠说。

  刘厚忠看到2015年家里种植的葡萄并没有出现想像中的滞销,还为他增加了收入,心中不仅欢喜,还增加了致富的信心。虽然春风还带着些寒意,但他已经开始筹划自家葡萄园下一步的发展了。

  “有政府惠农措施助力,我今年打算把葡萄园再好好打理一下,清除那些不好卖的葡萄品种,引进一些新品种,种下致富的‘金葡萄’。”说起自己的致富计划,刘厚忠十分高兴。

  黄河村民小组组长王胜云告诉记者,“我们村种葡萄的历史有30多年了,每年都可以产120到150万斤葡萄,但一直存在着葡萄丰收了,村民的担心却多了或葡萄贱卖的现象。因为葡萄大批量上市,村民就得赶快卖,可是要遇到外地的葡萄冒充咱们本地葡萄时,往往卖不上价钱。等过了销售的季节,村民又没有贮存的地方,为了避免葡萄烂在地里,只能低价卖给二道贩子。保鲜库建起后,村民就能实现反季节销售。尤其是到了春节前,葡萄甚至会供不应求。有了销路,村民的生产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

  海南区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力争通过建设实现农区环境“外在美”的同时,更把产业发展与推动农区居民致富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坚持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提升绿色农业,大力推进“村美”与“富民”互促共进工程,计划通过村企联动、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让农区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王胜云告诉记者,在“一村一品”的定位中,黄河村仍以葡萄产业为主导。为此,结合区域的整体发展,黄河村民小组在继续做好鲜食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将依托葡萄产业的发展向旅游观光产业拓展,从而带动起更多的村民奔小康。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