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青年诺日:把小合作社变成大企业

16.07.2015  10:32

  (原标题)海归青年诺日:把小合作社变成大企业

  鄂温克族青年诺日从新加坡留学回国后,放弃一线城市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呼伦贝尔,在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鼓励下开始创业,如今已把年产值40万元的牧民合作社发展成为产值超过上千万元的企业。

  诺日1984年出生在鄂温克旗乌兰宝力格嘎查。2009年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回国后,在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做企划经理,2013年,他怀着回报家乡的感恩之心,抱着带领牧民走现代发展致富的愿望,放弃了高薪职位回乡创业,打算把家乡优质的牧草卖向全国。

  创业之初,他变卖了家里的牛羊筹集资金购置设备,以1.2万亩草场为基础,组织青年牧民成立合作社。由于实战经验不足,合作社发展缓慢,年产值仅在40万元左右。是什么让诺日的企业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在诺日看来,这要归功于呼伦贝尔创业园区及呼伦贝尔市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扶持。

  2014年,呼伦贝尔市创业园给当地创业者提供税费扶持、资金支持和场地补贴。诺日带着他的合作社走出草原,入驻园区,仅用5个工作日他就办完过去一个月才能办结的所有手续,注册成立了腾格里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创业指导专家指导下,公司确立了组建精英团队,公司+合作社+牧户+互联网,立足草原、走向沿海的发展定位,壮大合作伙伴。

  经过一年的发展,经营项目由单一饲草拓展到集畜牧科研、养殖经营、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企业。公司业务随之拓展到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并已成为蒙草抗旱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目前,他的公司组成了由12名从鄂温克旗走出去的“海归”为主体的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智囊团,这个精英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同时,联动7家牧民合作社,带动80多户200多名牧民共同发展。2014年公司实现创业产值1500万元左右,创业收入200万元左右,牧民人均增收2万元。

  今年,诺日的公司已接到了3万吨的饲草订单,这预示着下半年的销售任务已经有了着落,但诺日却因为筹建中的牧草生产基地建设资金短缺而一筹莫展。正在这关键时刻,好消息传来:人社局和邮储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100至150万的贴息贷款。有了这笔贷款,诺日的牧草生产基地将比预期提前3年完工。“党和政府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特别是创业园的创业载体建设,为我实现创业梦想插上了翅膀。”诺日这样说。(记者赵弘 白莲 孙静华)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