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临河区让农民在美丽乡村过幸福生活

14.10.2015  12:37

   坚持因地制宜 突出地域特色 引导观念转变   

  临河区在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的原则;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十个全覆盖”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工程实施进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不贪大求洋、不大拆大建、不大包大揽,突出河套风貌和地域 特色,少花钱多办事,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和便利。

  建好看看乡村新景 宜居宜业乐坏朴实农民

  走进狼山镇富强村五组,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干净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设施齐全的村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路灯、上下水、垃圾池、公厕等设施一应俱全,房前屋后绿树环抱……村里处处展现出一派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

  “以前,这院墙破破烂烂的,现在都换成了统一的砖墙,再看看每家每户的大门和房檐,整齐不说了,多气派,住这样的房心里能不美了?”村民王大姐高兴得合不拢嘴,“村里东南西北每个方位都有凉亭,大的十几平米,小的三四平米,每天劳动回来亭子里都是人。”

  干劲十足的狼山镇党委书记李志钧介绍道:“乡村旅游,是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绿色之路,更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狼山镇还将依托自身优势,借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自治区旅游示范点,发展乡村旅游。”

  这不,这几天富强村的邬存柱已经开始筹划开农家饭店了。“现在城里人爱到农村体验生活,我在前院儿种菜,后院儿搞养殖,专做绿色农家饭,肯定赖不了!”邬存柱对未来充满自信。

   管好转运模式保持干净整洁说说环境整治

  “我们村子可是大变样了!你看,又干净、又齐整、又漂亮!”提到如今的村庄,临河狼山镇永强村安俊仙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三分建,七分管。永强村能有今天干净整洁的环境,源于永强村在加强硬件设施配套的同时,建立了一套长效的管理办法。

  村里专门建了垃圾转运站,并与一组86户农户逐一签订了“门前四包”责任书,以户为单位,包卫生、包秩序、包整洁、包绿化,还聘请了有责任心的卫生监督员。“作为卫生监督员,我每天不仅要做好公共设施的卫生工作,还要监督村民做好保洁。不过,如今环境好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了,大家都很自觉,村里卫生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卫生监督员张喜民说。

  今年以来,临河在各乡镇、农场的120个自然村、4个分场开展了村庄整治,并按照“户投放——村保洁——镇收集——区转运处理”的模式巩固整治成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用好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比比“美丽庭院”

  见到白脑包镇永清村农民王翠兰时,她正在给院子里的花浇水。

  在农村,农民院子里种庄稼的多,种花的还真不多见。王翠兰在永清村是出了名的精巴媳妇,就在上个月,她家还被评为了“美丽庭院”示范户。

  邻村永胜村的郝灵芝也是远近闻名的精巴媳妇,对于家里干净不干净这件事儿,她觉得直接关系到自己的面子:“平时没事儿去邻居家串个门,看别人家收拾得那么干净,自家乱了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回来也赶紧收拾收拾,要不都不敢让邻居来串门了。”

  说起现在村里妇女的变化,白脑包镇妇联主席李莲非常有感触:“我们把‘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农民文明程度和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重要工作来抓,将妇女的‘半边天’力量调动起来,形成你追我赶、以点带面的良好氛围。现在,村里一家比一家收拾得干净,谁也不愿在评选中落后。”

  截至目前,白脑包镇已有32户被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今后,该镇还将继续巩固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参与到创建“美丽庭院”中来。 (记者 吕春云 田志强 特约记者 赵海珍)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