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清明上河图》剪纸 在央视助张娇实现心愿

24.03.2015  12:14

     初见张娇,是在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门口。“今天为了见你们,她还让我为她编了辫子。”她的老师张秀丽打趣地说。不知道张娇是否听清了张秀丽的话,她害羞地笑了。我们很难将眼前这个略带稚气的姑娘与听力障碍联系起来,她的身上充满青春的气息。

    知道张娇,是因为在央视《梦想星搭档》的舞台上,当爱心人士李方平以50万的价格认捐了张娇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之后,主持人问她:“你打算怎么用这50万?”张娇回答:“我想留20万给自己装人工耳蜗,剩下的30万留给弟弟妹妹们装人工耳蜗,让他们也能听到美妙的世界。”尽管语言很不流利,甚至吐字不清,但她的决定感动了现场的观众,也让李方平当场决定再追加350万的捐助款。

    在张秀丽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张娇用时2年半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当时张娇一共做了两幅,这一幅就留在了学校。“张娇最大的愿望就是装人工耳蜗,但没想到通过出售自己的作品实现了这个愿望,这让她非常高兴。其实当时我们只是想展示一下张娇的特长而已。”张秀丽说。

    张秀丽事后问过张娇一个问题:人工耳蜗的后期维护费用不小,仅仅换一根导线就需要2000块钱,你没想过给自己多留点钱吗?“没关系,我现在已经是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正式的老师了,我有工资。”张娇的回答让张秀丽很感动,毕竟张娇一个月的工资也就2000来块钱。

    在学校的展览室里,我们看到几个别致的八角玻璃灯罩,灯罩的8个面上画的都是《西游记》和《红楼梦》里的人物。“这是张娇在上大学的时候,用同学们废弃的指甲油做颜料画的。”张秀丽介绍说。2009年,张娇进入呼和浩特市职业学院美术系学习,成为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第一个接受正常高等教育的聋哑孩子。说起那段求学经历,张娇的心情很复杂。在刚开始上学的前半年,因为缺少和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张娇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我没有朋友,最盼望的就是老师来看我。

    张秀丽说,她当时就告诉张娇:“不是同学们不和你交朋友,是他们不懂手语,你要学会自己面对!”经过半年的调整,张娇逐渐适应了在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除了绘画、剪纸,跳舞也开始成为张娇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那之后,张娇比以前开朗多了。”张秀丽说。

    其实,张娇的世界远比这精彩。2006年7月,她在北京参加青少年书画展获得金奖,同年10月又在韩国釜山市获得了剪纸类比赛最高荣誉奖;2007年获得呼和浩特市沙画比赛一等奖;她还曾获得呼和浩特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暨首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长跑第一名、呼和浩特市残疾人技能比赛一等奖……

    2013年3月,在呼和浩特市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张娇安装了耳道式助听器。现在,她已经可以进行简单慢速的语言沟通。“等你装上人工耳蜗之后,最想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张娇的眼神里瞬间充满了期待:“我想和同龄人多交朋友,聊聊心事。”她一字一字地说。

    在张娇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她创作的剪纸作品,有几张甜蜜的恋人剪影让人心头一动。是啊,毕竟张娇已经25岁了。等装上了人工耳蜗,她,应该会有一个更精彩绚丽的青春。(记者 章奎 史美越)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