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清泉流过同一个家园

05.10.2018  10:04

    中秋刚过,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兴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区的金福姬、满都呼、达楞太等几位老街坊就穿上了民族盛装,忙着商量迎接国庆的事。大家抚今追昔,聊得心里暖洋洋的。朝鲜族大妈金福姬念念不忘当初创办餐馆时,街区主任武荷香帮她跑前跑后。蒙古族大姐满都呼紧接着说,当初这个饭馆招牌的蒙语单词标成了“理发”,还是她帮助校对和改正的。蒙古族阿爸达楞太则说起金福姬住院的那段日子,是社区派专人照顾她的老伴儿……

    这是一个仅有228户、832人的小社区,但涵盖了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9个少数民族,在呼和浩特大名鼎鼎——20多年来,清泉街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爱老敬老模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谐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等称号。近10年来,每年都有60多批次近千人前来清泉街社区考察参观。

    “既然叫清泉街,就一定要让清泉汩汩流进我们共同的大家园。”曾经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的清泉街社区党委书记武荷香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清泉’包括扶危济困、志愿服务和温情调节。总之,我们要让和谐、团结的清泉充分涌流。

    2001年,清泉街居委会更名为清泉街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也进入了新时期:企业职工从单位转入社会,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社区的工作内容多了,范围宽了,任务重了。

    2008年,在玉泉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清泉街社区居委会将办公楼扩建到600平方米以上,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爱心超市、警务室、司法所、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市民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并配置了电脑,开通了社区网站。

    2010年,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清泉街社区把在职、离退休、学生、复转军人党员分类造册编组,开展“一管一联三带四满意”活动:“一管”是要求社区党员管好自己,“一联”是帮助联系困难居民,“三带”是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街巷,“四满意”是让党员满意、让群众满意、让自己满意、让组织满意。近年来,社区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困难户调查,建立了相应的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台账和少数民族低保户台账,并为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居民上门开展各种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清泉街社区成立了全国首家社区法务室——说理堂。他们与当地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联动,对社区矛盾做到了第一时间把握、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息诉,将居民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他们还及时为特殊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提供帮助。蒙古族居民姚志敏因车祸下肢残疾,社区为他申请了低保,并帮助他家申请了廉租住房。蒙古族洪家小姐妹一同考上大学,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入不敷出,社区为她们申请了4万元大学生助学资金。社区98岁老党员李清泉生活极为简朴,每年拿出4000元资助贫困学生。受助的4位蒙古族大学生几次要来探望他,都未能如愿。至今仍写读书笔记的老人告诉记者,“我们是一个民族的大家庭。帮助别人,何必问他是哪个民族、让人家面谢呢”。(记者 陈 力)

民族一家亲 浓浓团结情——呼和浩特市清泉街社区民族团结工作侧记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日电(记者刘懿德)“56新华网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