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龙游湾湿地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

23.05.2016  10:42

  近日,乌海市湿地管理局工作人员在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鸟类监测时,观察到多只遗鸥觅食、栖息的场景,这对乌海市可能成为遗鸥繁殖地具有重要意义。

              遗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将其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遗鸥因在鸥类水鸟家族中最后被发现而得名,意为“遗落之鸥”。成年的遗鸥整个头部的羽毛由深棕褐色过渡至黑色,与白色颈部相衔接,眼的上下方及后缘具有显著的白斑,背部呈淡灰色,腰和尾上覆羽和尾羽则是纯白色。在国际上,遗鸥是为数甚少的几个同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特种公约》的鸟种之一。

              有关资料显示,遗鸥对栖息、繁育的条件要求较高,只能在荒漠、半荒漠条件下湖泊的湖心岛繁育后代,在较湿润的地区则难以获得足够的地表热量和干燥度。此次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发现遗鸥身影,表明我市可能成为其繁殖基地。(蔺丽华)

  遗鸥的命名

        1931年,时任瑞典自然博物馆馆长的动物学家隆伯格(Ejnar Lonnberg)撰文记述了在额济纳旗采集到的一些鸟类标本,对于遗鸥,他只提到是黑鸥(地中海鸥)(有说是棕头鸥)的一个东方地理种群,同年又撰文将此问题说明,意为“遗落之鸥”,遗鸥从此开始被科学界认知。

  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国际鸟类学界对遗鸥的身世众说纷纭,主要观点认为遗鸥是另一种在亚洲腹地繁殖的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的一个色型或是渔鸥(Larus ichthyaetus)与棕头鸥杂交的产物。1971年,苏联鸟类学家Auezov在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拉湖(Alakol Lake)发现了遗鸥的一个小规模独立繁殖群,随后他对遗鸥与棕头鸥的生殖隔离进行了记录,使遗鸥以独立的物种面对世人。

[责任编辑 杨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