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引领伊利从内蒙古走向世界

10.08.2017  18:21
潘刚:引领伊利从内蒙古走向世界 - 科技厅
来源: cnepaper.com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左一)和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左二)、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右一)交谈。(资料图片)  

清晨,伊利集团的员工乘坐着班车陆续进入企业园区,开始一天的工作。此时,伊利集团的董事长潘刚,早已坐在办公桌前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阳光洒在伊利园区的每个角落,也照在了潘刚办公室内的两幅照片上:一幅是潘刚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场中与农牧民交流奶牛养殖情况;另一幅是2015年潘刚参加中美企业家峰会时,与苹果公司CEO库克、美国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讨论全球创新动向。两张照片正是潘刚带领伊利集团发展的写照。多年来,潘刚带领这家自治区的乳制品企业走出草原,走向全球,完成了蝉联亚洲乳业第一、跃居全球乳业8强的伟业,也写下了自治区乳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成就:  源于对品质的追求

“It's  amazing!”(太了不起了)2016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30多名MBA师生参观伊利集团新工业园区时,发出阵阵惊叹。

曾几何时,伊利在国外同行中有了“标准苛刻”的口碑。因为伊利要对所有国内外供应商进行品牌优选,而后才能达成合作。有一部分乳品原料需要通过供应商特别加工定制才能满足伊利的标准需求。伊利不仅对原料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多,并且对每项指标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量值。

这太苛刻了!”一家外国供应商拿到这份标准,忍不住叫出声来。因为在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对原料奶根本没有这么严格的标准。但伊利的全球标准是不容改变的,因为在这里,品质就是生命。

一直以来,潘刚最看重的就是品质。他曾多次表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首先要以品质为信条,打造“品质企业”。

在潘刚看来,要实现伊利“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业愿景,就要整合全球最顶尖的资源,达到全球顶尖品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真正意义上与国际乳业巨头的对等竞争。

从投资建设大洋洲生产加工基地,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再到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以及与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  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持续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资源到创新再到标准,潘刚用“全球织网”的布局,牢牢铸就了“全球顶尖品质”。

10年间,伊利两次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是唯一一家两次成为世界顶级学府教学案例的中国食品企业,潘刚也两度受邀给哈佛大学的MBA学员授课。

2017年7月12日,荷兰合作银行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乳业排名,伊利集团以超过600亿元的营收蝉联亚洲乳业第一、全球乳业8强,连续4次入围全球乳业前10名,体现了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领先优势。

创新:来自前瞻的视野

不创新,无未来!”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潘刚的名言。在潘刚看来,面对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企业想要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创新点燃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产品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内蒙古的牛奶产量大、品质好,但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受当时的牛奶加工技术所限,牛奶的运输半径短,走不出内蒙古,更走不到全国。1999年,潘刚组建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在全国率先规模化引进液态奶生产线,将牛奶的保质期延长到6个月。这一划时代的成就,能够让内蒙古的牛奶销往更远的地区,真正实现了走向全国,开启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

潘刚革命性的创新远不止于此。在解决了牛奶的地域、保质期的限制之后,潘刚又发现一个问题,90%的中国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现象,喝完牛奶之后肠胃会不舒服。作为乳业的领跑者,潘刚认为伊利有使命去攻克这个问题。在他的推动下,伊利投入了大量资源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款乳糖水解牛奶——“舒化奶”,这款产品让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也可以舒适地饮用牛奶。

在推动产品创新的同时,潘刚敏锐地意识到,要让管理团队人人都有创新精神,这样才会使伊利的创新能力更加强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为此,他推动开启了伊利的“标杆之旅”,带领管理团队积极走出去交流学习,多次赴欧美进行考察与交流活动。

起初,潘刚带领伊利的高管团队走出国门,到日韩等亚洲国家考察学习;随后,潘刚率团队来到欧洲,先后走访了杜邦、帝斯曼、荷兰合作银行、飞利浦等多家跨国企业,并参观了食品谷、瓦赫宁根大学以及荷兰研发中心,就创新、企业文化、精确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等话题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去年,潘刚又带领高管团队远赴硅谷,分别造访了Google、Facebook、Linkedin等全球知名互联网企业,进行跨界学习,潘刚所关注的不仅是硅谷的“创新精神”,更是在探寻持续提升中国乳业在全球影响力的新机遇和新策略。

在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带动中国乳业向前发展的同时,潘刚非常注重怎样提高自治区乳业的创新能力。潘刚意识到,仅仅牛奶产量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建立自身的研发体系。在他的大力推动下,2013年,亚洲最大的乳业研究机构——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在伊利集团成立。研究院依托于伊利集团强大的 科技 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能力,开创了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加速内蒙古乳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促进内蒙古乳业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了内蒙古乳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让呼和浩特的“乳都”之名在全球更加响亮。

永不停歇的自我超越

在潘刚看来,责任让一家公司变得伟大。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公民,是潘刚为伊利选择的发展道路。他曾经在一封公开信中这样描述责任和感恩:“思字有田,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家食品企业,和土地关联,和数百万奶农、数十万合作伙伴和员工关联;恩字有因,让我们时刻知道归因,知道一切成绩的取得来自消费者的信任,来自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给予的支持。

树高千尺不忘根。潘刚始终不忘推动伊利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带动自治区农牧业共同发展。为此,他提出了要与奶农建立“服务协作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巴彦淖尔 市的奶牛养殖户魏敏就是从中获益的典型一例。由于发展上了规模,各项管理让魏敏力不从心。在潘刚提出的“服务协作型”模式下,经过伊利奶牛田间学校老师的指导,魏敏的牧场每头奶牛的单日饲养成本降低了3元,日产奶量却提升了1公斤。根据魏敏的初步估算,整体利润约上涨了15%。实际上,潘刚提倡的这种“服务协作型”的利益联结模式还帮扶了很多“魏敏”,仅2013年到2016年3年间,就帮助奶农增收近27亿元。

随着全球乳业优质资源加速流动,中国乳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潘刚认为,中国乳业在全球化潮流中要生存、发展,乘势而上,就需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才能加快转型升级。因此,潘刚把推动“创新”和“国际化”两个轮子作为打造国际化品牌的首要推动力。在他的带领下,伊利不断推动全球织网战略,通过在新西兰建立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奶业生产基地,携手国际质量机构升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欧洲、大洋洲等知名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等,建立了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全球网络,使伊利得以用全球的优质资源和智慧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伊利的品牌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质量管理方面,潘刚也对伊利提出十分苛刻的要求。除了国家标准线,伊利还设置了严于国标线的企业标准线、严于企标线的预警线,“三条线”层层保障,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如今,潘刚将目光放得更远。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期间,他提出了“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在潘刚看来,健康不仅是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要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这个梦想,关键在于推动健康食品行业的发展,而这也正是时代赋予潘刚和伊利的一份责任。

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是潘刚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当伊利从一家内蒙古企业成长为全球乳业巨头之时,人们逐渐读懂了那句座右铭的涵义——永不停歇的自我超越。这既是潘刚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伊利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全球乳业20强”“全球乳业10强”,到如今蝉联“全球乳业8强”,再到未来进入“全球乳业5强”,伊利用脚踏实地的发展,永不停歇地超越着自我。而伊利的领军人潘刚,将凭借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带领伊利踏上全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