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托管班背后问题重重
经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管理涉及教育、工商、食药等多个部门
托管班,俗称“小饭桌”。在学校集中地段,托管班为中小学生提供午饭、午休以及放学后的作业辅导。托管班的存在不仅解决了一些上班族父母没时间照看孩子的问题,还能对孩子的安全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在托管班异常火爆的背后,经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却也确实存在。
火爆的背后是扰民
在采访中,东河区公园路小学的一位家长告诉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上班太忙,有了托管班总比让孩子在外面吃饭安全。”家住青年11#西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所居住的小区住宅楼内开办了多家托管班,每天上下学时间,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年11#西,由于并不是放学时间,院内较为安静。几位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小区紧邻钢铁大街第三小学,每到放学时,小区内就像一个游乐场。
记者在小区内望去,一排排都是各类托管班。在不少自媒体的举报平台中,记者也看到很多市民对于小区内的托管班颇有微词。学生在休息时间嬉戏打闹,经常破坏小区绿化、业主自家种的植物等。这些都是矛盾所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扰民,是托管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多数托管班经营不规范
记者以报班名义咨询了几家托管班,发现除了没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外,各类托管班的价格也相差甚远。
据了解,现有的托管班有午托管、半托管和全托管,根据有无放学后的作业辅导和晚饭的项目,三种托管方式的收费也略有不同。东河区公七街小区周边就有多家托管班,其中一家中午一餐,晚上协助辅导作业,每月价格为600元。而相距几百米外的另外一家,提供的服务项目相同,每月费用却高达1800元。该托管班老师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环境要好过其它地方,每天的饭菜也是严格按营养食谱为孩子准备,几个星期都不会有重样饭。
由于大部分托管班都开设在居民住宅区,记者看到,商家会将屋子各种划分,但即便如此布局也十分混乱。记者走访了两家小饭桌,都并未发现有任何消防措施。当咨询辅导老师有无教师资格证时,负责人表示课后辅导的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或退休老教师。
托管班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从包头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科了解到,民办教育科审批的主要有三个类别,包括艺术培训、课程兴趣班以及科技类,补习班因不满足设置标准和条件,并不在这个范围内。
“2013年,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托管班已出过一个办法,各部门各司其职。审批的是工商局,教育行政部门有两个工作任务,第一,要求老师不允许会意学生你必须要去周边的哪个托管班;其次,管理老师不可以在外办托管班,平时也要教育孩子在托管班注意安全。”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科季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后又联系到了市工商局行政审批科的工作人员,对方称,她所在的部门只负责办证,不涉及行政处罚。“商家来办证,我们负责办理。我们不可能每栋楼挨个去查谁没有办证。具体的行政处罚应该联系监管科。”记者随后致电监督管理科张科长,张科长表示正在会场,不方便接听电话。昨日下午,记者再次致电该负责人,电话被挂断。
包头市食药局餐饮监督科郭科长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4月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业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对托管班的这些问题都有一些原则性规定。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具体内容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按职能职责,组织学校等部门、单位对辖区内“小饭桌”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基本信息。每学期开学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将登记备案的“小饭桌”名单及投诉举报电话通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予以公告,方便学生家长选择。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违法案件跟踪调查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实习记者王平)
[责任编辑 吴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