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技能是职场“宝典”还是不正之风

30.12.2014  11:18

[ 导读 ]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掌握专业课程之外,不得不提前学习一些特殊技能,以增加自己成功应聘职位的筹码。能喝酒、会唱歌等“灰色技能”正在潜移默化地抢占着职场的制高点。

  社会学家指出,实力才是硬道理
  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掌握专业课程之外,不得不提前学习一些特殊技能,以增加自己成功应聘职位的筹码。能喝酒、会唱歌等“灰色技能”正在潜移默化地抢占着职场的制高点。

工作以后,27岁的小孙不到两年工夫,已经从原来的滴酒不沾变成了“千杯不醉”。说起自己喝酒的经历,小孙说,“记得大学毕业前有几回面试,人家特意问我能不能喝酒,当时还觉得挺可笑的,直到后来参加了工作才知道,能不能喝酒真是挺关键的。”小孙告诉记者,两年前大学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学计算机编程的他起初十分受部门主管的赏识,唯一不足是每次出去应酬本身就不爱说话的他又一喝酒就醉。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在这方面“表现差”而错过了多次升职加薪的机会,小孙郁闷不已便辞了职。从那以后,小孙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保守,他心想不管在哪,工作上的应酬总是在所难免,若自己放不开就会在无形中被边缘化。“现在每次公司领导有应酬都得带上我,想不去都不行。”小孙不禁苦笑,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他还“特训”了自己的酒量。

“现在找工作光靠学历证书已吃不开了,还得会来事儿学会看眼色,这样的人才是香饽饽呢。”采访中宋女士对明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这样说。宋女士表示,之所以对女儿说这些,是怕女儿将来在职场受冷落被孤立。宋女士坦言,尽管她并不希望女儿将来成为“女汉子”,但是多年来在生意场上的打拼使她深知人脉的重要性。采访中记者发现,和宋女士一样,许多人认为工作经验往往和社会经验分不开,而这个社会经验就包括了这些“灰色技能”,多学本事,尽可能给自己在工作中增加一些成功的砝码是有必要的。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名大学生中,有7人认为在职场竞争中具备“灰色技能”很重要,有近一半的人表示自己具备“灰色技能”。

“灰色技能”属于交际能力的一部分,那么,用人单位真的就只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灰色技能”吗?采访中某公司一直负责招聘工作的王先生说,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是根据工作性质决定的,比如有的岗位需要员工常年出差,有的岗位需要员工必须会开车,而像销售等个别岗位在招聘的时候确实会留意是否会喝酒以及性格是否活泼等,但多数用人单位要求“灰色技能”的前提仍是该员工同时也要符合企业其他的用人标准,毕竟大多数岗位对员工的考核最终还是看业绩说话。采访中有社会学家指出,大学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品质,包括修养、学识和见识,用这些来吸引雇主,而不是靠拉关系、喝酒等赢得对方青睐,“灰色心理”不除,恐难有健康发展。

编后:

尽管职场中学习一定的“灰色技能”无可厚非,但切不可成为主流,若潜移默化地被社会风气熏染,完全形成了“社会化”的心态,是很令人担忧的。而被视为职场“软实力”的人际交流,其实远不限于吃喝玩乐等方面,而是应该积极培养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等能力,这才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赵钦]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