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战斗在宁城的抗日英雄高桥

30.07.2015  11:11

  □杨洁

  编前在赤峰市宁城县,提起高桥烈士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1944年3月29日,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委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三区队队长高桥,率部在宁城县老西沟与日伪军作战壮烈牺牲。虽然高桥壮烈牺牲已经70多年了,但是他和战友们的英雄事迹并没有被人们所淡忘,反而被广泛传颂和敬仰。

  一

  高桥,本名高明海,又名苏然、徐文良,1913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31年,日寇侵占东北后,还在学校读书的高桥不甘做亡国奴,流亡入关,寻求抗日救国的光明之路。1934年,他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四期。1935年,高桥毕业之后,因痛恨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卖国,他没有去国民党军队做官,而是到了中国共产党活动的冀东一带,在唐山谋得一海关职员职务,找机会接触共产党。时间不长,他便与中共冀东地方党组织负责人李楚离相识,经李楚离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7月,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冀东22县农民及开滦煤矿工人20余万人举行抗日大暴动,高桥经李楚离推荐任抗日联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抗日联军第五总队副参谋长。同年秋季,抗联队伍西进遇阻返回冀东,在柳沟峪进行整编,高桥被任命为第五中队队长。1939年夏,坚持冀东地区的暴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高桥被任命为十四总队队长。秋季组建二十八团,高桥任二十八团一营营长,随二十八团进入(北)平(京)西根据地整训。部队在平西整训期间,高桥入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1940年7月,冀东组建十三团,高桥回到冀东任十三团一营营长。1941年,晋察冀边区根据抗日形势的发展,决定在热河南部的承德、平泉、宁城地区开辟抗日游击区。

  1943年5月,中共冀东地委决定正式建立承平宁联合县;同时,冀东军分区于6月组建了冀东军分区第三区队(相当于团的建制),高桥任队长,黄云任政委。下辖两个连、一个侦察通讯排以及电台队和副官处,共约500人。

  在高桥等人的指挥下,三区队机动灵活,神出鬼没,不仅没有被敌人的围剿和封锁压垮,反而不断寻找机会打击敌人,壮大自己,成为这一地区抗日武装的骨干。这期间,他们袭击了宁城三座店的鸦片组合,在黑里河全歼一支警察讨伐队。高桥率一支精干的小部队突袭民愤极大的平泉县黄土梁子伪警察署,击毙包括伪警察署长在内的3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消息传开,附近民众拍手称快,也使一小撮汉奸分子胆战心惊。之后,高桥又率部在平泉县境的大营子伏击日军守备队,击毙日军守备队长山本及士兵30余人。游击区的民众都称这支部队为“高桥部队”。

  二

  在部队经常难保一日两餐的情况下,高桥、黄云等三区队领导决定攻打宁城地区主要物资集散地小城子,抢夺小城子里日伪粮棉组合里的物资,以解决三区队、地方游击队和地方干部的给养问题。为了使攻打小城子的战斗既获得成功,又减少损失,高桥等人研究决定,把敌人引出,实施奇袭。他们带领三区队全体人员,先进入平泉、承德交界地区,制造声势,以达到将小城子的敌人引出的目的。

  1944年2月2日,三区队在平泉与承德交界处活动,侦察员侦察到伪喀喇沁中旗协和会武装宣传队150余人,在伪警长梁君义带领下,正在平泉茅兰沟活动,高桥、黄云立即带领三区队前去围歼。此次战斗三区队无一人伤亡,并缴获长短枪150支,取得重大胜利。

  高桥带领三区队取得的胜利,使日伪当局非常恐慌,他们立即调动军队和讨伐队到平泉、承德一带围剿,驻小城子的部队也被调出。日伪军出动,小城子空虚,高桥立即率部回师宁城。

  2月6日夜,高桥率领部队攻打小城子,由于行动高度保密,战斗前掐断了敌人的对外联系,奇袭的效果非常明显,小城子守敌措手不及。攻打小城子的主要目的是夺取物资,在攻入小城子给敌人沉重打击并取得了丰厚的物资后,500余人的队伍开始分几路撤出小城子。整个战斗十分顺利,生俘伪警察数人,缴获棉布238匹,伪币10万余元,捣毁敌人汽车一辆。三区队伤6人。缴获的物资,大部分存储起来,作为三区队、游击队和地方干部的给养,有些物资一直保存到日寇投降。

  三区队攻下小城子消息传出后,延安《解放日报》和《晋察冀日报》均发布消息,晋察冀军区亦电令嘉奖。奇袭小城子震惊了侵略者,日伪当局调动伪军警万余人对高桥部队实行残酷的大扫荡。为了保存实力、碎粉敌人进攻,高桥将三区队化整为零与敌人周旋,他也继续在游击中心区坚持斗争。

  三

  高桥率领的抗日武装三区队,连续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使敌人闻风丧胆,高桥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恼羞成怒的日寇,纠集重兵进行报复性围剿。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供给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高桥仍率领战士们翻高山,钻密林,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1944年3月28日,高桥和部队在宁城布日噶苏台老西沟休整时,被前来围剿的刘奇讨伐队探听到了行踪。3月29日下午,敌人重兵包围了老西沟。由于大雪封山,加之高桥身患疟疾行动不便,在突围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高桥牺牲后,对他恨之入骨的日伪当局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并先后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宁城八里罕、承德等地悬挂示众。

  1945年2月,中共冀热辽边区委员会、冀热辽军区和行政公署按照中共中央扩大解放区的战略方针,先后派3支北进支队挺进热河,逐步恢复了热南的抗日局面。北进支队踏着高桥等烈士的足迹,坚持斗争,直到日寇投降。

  1946年4月11日,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协助下,高桥烈士身首合葬仪式在宁城八里罕举行。1970年,中共宁城县委和县政府作出决定,将高桥烈士牺牲的地方命名为高桥村。

  如今,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西山头村南山(巴里南山)坡上,高桥烈士陵园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烈士墓碑高13米,正面刻“高桥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背面镌刻着高桥烈士的生平。1995年10月,高桥烈士陵园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