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湮没在记忆中的传统体育器材
[ 导读 ]单杠、双杠、吊环……多年来一直都是中小学生中使用的传统体育器材,如今却正逐渐从学校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安全、有趣的新式体育运动器材。
单杠、双杠、吊环……正逐渐从中小学校园里消失
核心提示
单杠、双杠、吊环……多年来一直都是中小学生中使用的传统体育器材,如今却正逐渐从学校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安全、有趣的新式体育运动器材。4月21日、22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通过走访我市部分中小学发现,不少小学已将单双杠等器材从学校操场上拆除,而一些中学虽然仍旧设有这些体育器材,但学生们却几乎很少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传统体育器材不受欢迎,甚至被遗弃不用?单双杠等体育器材该不该重返校园?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调查:
4月21日10时许,在新城区一所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正各自玩着游戏。五六年级学生最热衷的是列队、跑步、跳投运动或者自由活动。在操场另一边,四年级的学生三个一排,骑在一个长长的毛毛虫造型的气球上,依靠腿部的跳动前进。整个操场上,并没有设置单双杠、吊环一类的器材。
而同样位于新城区的一所民办小学里面也没有设置单双杠。该学校的一位老师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该学校自办学以来,就没有设置过这类体育器材。
在走访调查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我市市区的多数小学都没有在操场或者体育场所设置单双杠。操场周边除了围墙上有些装饰性的图画外,没有安装任何体育器材。
当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通过观察发现,该校操场上虽设有单双杠,但在上体育课时却根本没人去玩。
而在赛罕区的一所中学操场上,同样设置有单双杠、吊环、篮球架等器材。篮球架底下不少人在你争我夺地玩着篮球,可是单双杠和吊环前却没有几个人,即使有,也是坐在上面或者靠在杆子上休息,没有人玩。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走访了大约5所市内的中学,发现里面均有单双杠等传统体育器材,但是玩的人却寥寥无几。
相对于市区的中小学而言,我市郊区、旗县的中小学却还有不少学校安装有这类体育器材。4月22日16时许,在赛罕区金河镇小学操场上,不少学生正围着双杠进行比赛。在和林县的某所中学,操场上不单单有足球场地、篮球架、网球和羽毛球等相关体育设施,单双杠等也赫然在列。甚至其双杠数目有4个之多,单杠也有2个,吊环一个。只是对于学生而言,相对于前者,单双杠的受青睐程度显然要大打折扣。
“遗弃”缘由:
安全问题是被考虑最多的
已经在中小学里存在多年的单双杠,为何现在却纷纷退出了校园?在采访中,安全问题是被考虑最多的。
“单杠安装的高度差不多有两米,对一般的学生来说,万一玩的时候头朝下掉了下来,后果将不堪设想。”虽然该小学近5年内都没有学生在校内出现安全问题,更没有因为单双杠和体育锻炼而引发学生受伤,但校方仍然选择拆掉单双杠。“即使以前有单双杠的时候,我们也很少有学生玩,平时上体育课老师没教,也不鼓励孩子自己玩这些器材。”一所小学的书记直言不讳地说。
“我市体育课的中小学教育大纲里都没有对单双杠提出具体要求,所以一般上体育课老师也不会安排。”赛罕区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说,学校每周给非毕业年级学生开足3节体育课,但基本都是为了应对体育中考,上课的项目基本限制在考试的几个方面。
“主要是安全方面不能保证,中学还好,孩子们大点了,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可是小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上体育课,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盯着,单双杠、吊环等都有一定危险性,万一出了事怎么办?”一位老师说,“而且现在的孩子体质普遍偏弱,这样的器材都是剧烈运动,学校实在不敢乱设置。”
而很多学生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来自我市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张雷说:“大家对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一些田径项目比较感兴趣,单双杠也不考核,而且又缺少趣味性,谁愿意玩啊?”
我市某中学高二的学生米新则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现在的课业负担那么重,我们课余时间其实最想的是放松,而单双杠显然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对20多位学生展开了调查,对于单双杠、吊环等传统体育器材和篮球架、健身球、平衡木等新型体育项目进行选择,其中,绝大多数对后者表现出极大兴趣。
各方声音:
单双杠究竟该不该被重视?
在采访中,很多家长对于小学是否应该设置单双杠等设施也看法不一。而对于一些中学有单双杠却无人问津,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体育锻炼很重要,但孩子太小,单双杠这种有些危险的项目恐怕不合适吧!”王女士的女儿今年上三年级,她更愿意女儿用跳绳、短跑的方式锻炼。她解释说,一个班那么多孩子,体育老师不一定照顾得过来。她的女儿有一次练跳高时,就把脚踝扭伤了。
而市民赵女士的观点略有不同,她认为:“这个既然是传统体育运动,而且吊环在奥运会经常为我国争光,证明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建议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置这类体育器材。而且,这类运动对于提高和增强体质确实有别的运动不能达到的效果。”
一位从事体育健身事业的市民刘先生说:“其实体育器材对于学生而言,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是最好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如果能结合这一点,再有针对性地启用设施,我觉得才可行。而且对于很多人说,单双杠类的运动是剧烈运动这种说法,我觉得具有片面性。孩子们如果能接受专门训练,一定不会认为是剧烈运动。”
采访中,很多人认为,传统体育器材该不该回到校园,其实还是要取决于场地限制、安全因素、兴趣爱好以及相关体育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实际之后再去讨论是否该被重视。
校园要么没设置,要么没人玩
单双杠重回北京校园,呼和浩特呢?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教委在2014年中考体育新政策方案中,将此前被放弃的单杠、双杠、跳箱等项目再次纳入过程性考试必考科目。北京市教育部门还投入大量资金,为每所中小学重新安装了单双杠,这一度让在北京中小学中受冷落多年的状况得到了改变。
新方案出台后,被认为略带危险性的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材也陆续出现在各中学体育场上,老师还把如何安全使用器材写进了教案。为了解决安全担忧问题,北京还进行了为期7天的测试,大约有3000多学生参加,仅有一例意外。
我市能否学习北京的做法,将单双杠重新引进中小学校园?赛罕区一所中学的资深体育教师认为,我市目前体育中考的项目经过了几次调整,基本稳定,短期内不太可能有大的变动,缺乏中考指挥棒的引导,加上现在学校多重视抓学业,想让学校重视对学生上肢力量的训练,还是不太可能。
“其实单双杠项目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都存在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但只要保护得当,完全能够避免学生运动伤害的风险。”该老师说,恢复单双杠的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上肢和核心的力量,还能促进学生的平衡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对于现在很多学生上肢细、下肢粗壮的体型也能够有很好的改善。
对此,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也采访了市教育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全市的各所学校开展什么体育课程,除了教学大纲内要求的,每所学校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对于全市来说,是否恢复中小学的单双杠课程或者体育器材,如果教学大纲要求恢复,那就恢复;如果教学大纲不作要求,那各学校就可根据自己的课程设置来安排,全市不做统一要求。
[责任编辑:赵钦]